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超日債未暴露中國核心信用風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26 06:09:45


 
  監管部門對於直接融資市場的保護,多是提供隱性信用背書,通過積極協調資源,防止信用違約真實發生,從而推動該市場快速成長,這在市場發展初期規模較小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個依賴外部力量控制信用風險的市場是極度脆弱的。一個有彈性和深度的市場一定是進化而來的,一定是因環境變化優勝劣汰的市場。國內常見的“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現象就是市場缺乏彈性,根本原因在於監管照顧的太多,沒有形成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競爭性市場。最好的投資者教育不是讓投資者抄寫風險揭示書,而是讓部分投資者吃點虧。

  有正常的信用風險表現的市場才能有合理的信用風險定價,有了合理的信用風險定價,才能包容更多不同信用資質的發行主體。風險不在於高低,在於合理的投資者範圍和合理的定價。只要風險收益比達到合理的範圍,就不乏投資者,這樣才能解決融資主體多元化的根本問題。從這個角度講,債券市場在價格上歧視民營主體,對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是有好處的。

  嚴格意義上講,“11超日債”利息支付的違約並不是中國直接融資市場近十年來第一次違約,信托市場上早有利息遲付的現象,而“11超日債”的違約也未打破剛性兌付,本金部分是否能夠兌付還要看2015年回售期的表現。其對中國債券市場的衝擊也僅僅發生在市場早有準備的民企信用利差上,而並非最為要害的“城投債”。

比企業債更大的信用風險存在於銀行體系內

  超日債違約事件具有標誌性,卻沒有直擊中國信用債市場要害,城投債的信用風險才是信用債市場最重要的系統性風險。若這類產品發生違約,那就意味著地方政府債務面臨著違約,這直接事關區域性系統風險,並有向全局蔓延的可能。銀行處於金融體系的核心,其防範風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銀行信用支持工具必須更加透明化、市場化,以化解不斷累積的、更大的信用風險。

  信用違約對銀行體系的衝擊一方面和違約量有關,同時也和系統的脆弱性有關。這意味著,如果把銀行體系看做一個網絡,這個網絡中的一些關鍵節點對系統的脆弱性有很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對於金融體系和互聯網這種有高度集中節點的系統而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