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面臨艱難的經濟轉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27 09:30:26


 
  目前,個人消費占GDP的比重約為35%,大致只有美國的一半。超高的投資比重推動了經濟增長。但也與過剩產能的增長和杠杆率的上升直接相關。正如那份中期前景文件所指出的,中國經濟表現所面對的風險潛藏於金融恐慌、房地產泡沫破裂、地方政府高負債和產能過剩等相關風險。危險在於,迅速糾正這些問題可能引發一個正反饋循環,導致一輪遠比預期劇烈的經濟減速。
 
  許多重要行業的產出已降至產能的75%以下。然而中國經濟規模已太過龐大,無法通過出口來擺脫這一困境。
 
  以鋼鐵為例,中國鋼鐵業的年產能為10億噸,產出7.2億噸,占全球鋼鐵總產量的46%。如果對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的投資大幅降低,那麼鋼鐵業的產能利用率將受到沉重打擊。對水泥業來說同樣如此。壞賬將會飈升。
 
  當前一個大的問題是,中國經濟中的糾正力量,會不會壓垮政府平穩管理必要調整的能力?
 
  有些人可能提出,中國經濟需要的正是一場硬著陸。對此,政府不會同意,我也一樣(當然我的意見無關緊要)。中國政府還有許多調控手段可以利用。不過,金融壓力和宏觀調整的下行風險已在急劇上升。我將在下周評估這些風險的規模,並給出可能的對策。(作者為《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