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國所重構的“新月形包圍圈”,軍事對抗意味雖不如歷史上那般濃厚,卻是政治、經濟、軍事、心理上多管齊下,處在包圍圈一帶的國家要選擇站隊;退一步說,在和平發展為主流的新時代,在海外重啓軍事基地、增加兵力布置這樣赤裸裸的軍事行為,更昭示了美國在推行亞洲再平衡戰略中的急火攻心。為了坐實“太平洋總統”的名號,恢複美國昔日“將太平洋當內湖”的榮光,奧巴馬似已無法忍受政治游說、經濟捆綁等見效慢的軟招,祭出了更具威懾力的軍事硬招。
盡管駐兵不等同於出兵,但奧巴馬就釣魚島、南海問題的偏向明顯的表態,已經起到了危險的誤導作用。如果中日衝突,美軍是否會直接參與?如果中菲衝突,美國是否會保衛菲律賓?不管奧巴馬如何苦笑回應,如何閃爍其詞,這類看似假設實則不容置否的偽提問,無疑就是美國盟友想要的答案。衝突預期一經得到強化,發生概率無形中也就增大了。
面對歷史上的包圍時刻,中國領導者順時而為、順勢而為,折衝樽俎,贏得了生存空間;面對今下這輪來者不善的“新月”,中國也完全不必忌憚,只要充分運用好戰略回旋空間,就能一步步突出重圍。
許多人都玩過俄羅斯方塊這款小游戲,方塊之間唯有充分咬合,才能完美融合,不斷贏得加分;方塊之間若無法咬合,便會徒勞堆積,越積越多,最終game over。美國及其楔子之間的多重關系,難言完美契合,且不說亞太多國包括日本對TPP熱度有限、菲律賓國內就軍事基地問題進行抗議、日韓“盟友”貌合神離、澳大利亞高官反省澳美關系,這些國家本身與中國也有難以斬斷的重要紐帶:與中國經貿關系緊密的東盟國家,越來越明朗化的兩岸關系,在歷史問題上有共同記憶的韓國,對中國資本有極大需求的澳大利亞,就連美國自己,不僅與中國有著經濟領域的巨大合作紐帶,而且在反恐問題、地區安全事務上要不斷爭取中國的支持。這也正是奧巴馬在亞洲行中多次“安撫”中國的用意。
因此,歷史相似卻不會重複,當年的“新月”包圍圈沒有奏效,今天的”新月“還能如願嗎,這一點,恐怕奧巴馬也要掂量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