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層面是因為技術轉讓、低運輸成本和現代通信技術使製造業完全碎片化。對任何產品來說,製造都在多個不同國家進行,而中國所處的位置不過是勞動密集型生產和最後的組裝階段。
其他所有階段,從產品創意到送達客戶手中,都發生在其他地方。當日本是消費產品老大的時候,生產還沒有這麼碎片化。
然而,在更根本的層面,這是因為在一個中央政府仍然指導資本配置的體系下,生產過程中最關鍵、最賺錢的環節興旺不起來。
要讓這些環節得以發展,在投入方面和終極產品方面都需要競爭性的市場定價,而這在人民幣的體系下根本不可能實現。
所以,大家還都用美元價格描述“中國製造”商品。“剝削中國”的成分仍然多於“中國製造”,而在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之前,情況還將一直如此。
這種有關中國擁有世界增長最快品牌的空談對中國製造業有害無益。這取得了其實並不存在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