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有用”和占用時間多導致的“性價比”問題之外,英語科目在高考中的分值過大,也確實是不斷拉大城市考生與農村考生分差的重要原因。分差過大,使得原本相對公平的高考,變得越來越傾向於城市考生。
不過,城市學生與農村學生的英語分差拉大,原因在於城市教育資源和農村教育資源配置的嚴重失衡。我曾經兩次到農村學校支教,目睹了中國農村英語教學的困境。在農村學校,英語師資極端匱乏,許多教英語的老師甚至都沒有系統地學習過英語。對於農村學生來說,英語離他們很遠,英語所描述的絕大部分內容離他們更遠。加上視聽設備、圖書讀物和網絡資源的缺乏,許多農村考生的英語學習基本上處於放棄的狀態。
但是,縮小城市考生和農村考生的英語分差,盡可能發揮高考的平衡公平的功用,應該通過增加農村英語教學資源,而不是降低城市學校英語教學的比重來實現。其實,實現公平,還可以像美國大學吸納少數族裔學生一樣,施行平權政策。具體說,就是在高考中制定單獨針對農村考生的政策,對農村考生實行英語免考,並且在農村考生入學後,在大學英語教學上對其實行傾斜政策,補償他們在高中以前的英語學習虧欠。
說到此,不能不說,高考改革目標的設定,當然要考慮考生及其家長的呼聲。但響應和平息考生及其家長的呼聲卻並不應該成為高考改革的主要目標。減負的辦法有多種多樣,平衡各科教學的辦法也同樣不只一個。既然英語考試在改革出台後預計每年可以報考兩次,那麼,高考中的其他科目考試為什麼不可以報考兩次甚至更多次,像美國的“高考(SAT)”每年可以進行多次,並以綜合成績最好的一次計入申請大學的成績單一樣呢?此外,考試機構還可以根據每次考試的平均成績,來判斷題目的難易程度,由此計算出每次考試試題的不等分值,以平衡考試與考試之間的分值,避免因不同時間考試題目的難易程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公……
中國的高考改革,應該是整個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教育改革的目標如何設定,高考改革的目標如何設定,都是有待討論的事情。目標未定,拿英語科目“開刀”,最後的結果很有可能是此項改革所聲稱的減負目標和公平目標都實現不了,同時還降低了整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英語教學水平。至於學英語有用沒用、用處有多大,則取決於21世紀的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國民,以及國民需要什麼樣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