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安倍政權為何炒作中日軍機“異常接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16 11:07:33


國防部網站12日公布的視頻截圖,日本F-15軍機從中國圖-154機頭方向危險切入,兩者最近距離約30米左右。
  中評社香港6月16日電/近日,日本倒打一耙,誣蔑中國在東海防空識別區正常巡邏的軍機“異常接近”日本軍機並大肆炒作,遭到中方有力回擊。為何在中日關係局勢稍顯緩和後,突發事端,使雙方輿論又充滿“硝煙”?我認為,和以下幾方面因素直接相關。

  《日本新華僑報》6月15日載文《安倍政權為何炒作中日軍機“異常接近”》,文章說,第一,日方試圖將造成東海局勢緊張的責任推給中國。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自2009年高調宣布“重返亞太”,2012年又提出實施再平衡戰略後,中日關係日益波詭雲譎。現今美國再平衡戰略的重點,逐漸顯示出“穩定東海,攪動南海”的特征。一方面,美國不僅多次對中國發出所謂“警告”,另一方面要求日本“為穩定東海局勢作出努力”。 顯然,美國不希望日本挑起武力衝突將美國拖入與一個核大國的武力衝突。因為,“若中日爆發武力衝突,將意味美國外交政策失敗”。

  日本表面上聽從了美國的告誡。今年6月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安全論壇,日本防相小野寺五典20分鐘的主旨講演,對釣魚島只字未提,在提問環節被問及時也隱晦表示,日本將“對這片海域維持現狀”。日本真的希望東海局勢穩定?試問:若局勢穩定,沒有“中國威脅”,安倍政權以何為據,急於解禁集體自衛權?顯而易見,反誣“中國軍機異常接近日本軍機”,就是試圖以倒打一耙的伎倆,渲染“中國威脅”。

  第二,渲染“中國威脅”,是安倍政權警告反對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國內民眾和執政夥伴公明黨及部分在野黨的“王牌”。由於遭多方反對,安倍政權解禁集體自衛權已不得不作出退讓,提出了所謂“有限解禁集體自衛權”。但即便如此,反對聲仍是“高分貝”。6月10日,日本市民團體“九條會”在東京舉行集會。“九條會”發起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對安倍政權強行解禁集體自衛權提出了激烈批判。憲法學者、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奧平康弘表示,“集體自衛權”這一概念是對憲法第九條的否認。作家澤地久枝認為,安倍試圖通過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的行徑,是對追求和平的日本民眾的殘暴蹂躪。翌日,即發生了所謂中國軍機“異常接近”日本軍機的事件。試問,這是偶然還是必然?

  第三,安倍政權試圖利用中國在維護南海主權時,和越菲發生衝突的機會,製造東海南海聯動態勢,營造中國的安全困境。聯繫安倍上任後,在11個月內就跑遍了東盟十國,大肆渲染“中國威脅”,並向越南、菲律賓等和中國存在領海主權爭議的國家提供巡邏艇;日本多名高官在南海問題上不負責任地信口雌黃譴責中國,此次中日軍機“異常接近”,難道與安倍政權挑唆南海國家以共同對付中國無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