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安哥拉總統府同安總統多斯桑托斯舉行會談後共同會見記者並回答提問。 |
中評社香港6月16日電/英國廣播公司國際台前不久進行的一次民調顯示,中國的國際形象在世界範圍內並沒有那麼好。雖然今年認為中國的影響正面和認為負面的人一樣多(42%對42%),但中國在日本和韓國的形象相當負面。在韓國,只有32%的人對中國抱有正面看法,而56%的人對中國看法負面。在日本,情況更糟糕,只有3%(歷史最低)的人對中國看法正面,有73%的人認為中國為亞洲帶來了負面影響。
日本《外交學者》6月12日載文《中國在意其國際形象嗎?》,文章說,中國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形象相當正面。被調查的3個非洲國家對中國持正面看法者的比例都非常高,尼日利亞占85%,加納占67%,肯尼亞占65%。在被調查的4個拉美國家中,只有墨西哥的持負面看法者超過持正面看法者(40%對33%),其他3個國家對中國看法正面的人均占多數。另一個有意思的發現是,多數發達國家對中國看法負面,只有英國(49%對46%)和澳大利亞(47%對44%)例外。德國尤其令人感到困惑,只有10%的德國人對中國看法正面,76%的人看法負面。
這或許並不令人吃驚,因為大部分發達國家碰巧是民主國家,它們常常對中國缺乏民主及其人權問題持批評態度。
人們或許會問一個很自然的問題:“中國在意其國際形象嗎?”因為最近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的強硬行動,中國或許看上去並不擔心自己在亞洲鄰國心目中的形象。這與中國近年來增強軟實力、在全世界樹立正面國家形象的努力不符。
對於中國維護國際形象的努力和它近期採取的強硬舉動之間看似存在的矛盾,有3種可能的解釋。第一,中國可能並未真正接納國家形象或軟實力的思想。根據在中國占支配地位的現實主義邏輯,在國際政治中真正重要的是物質實力,軟實力常常是物質實力的一種副產品。因此,中國領導層可能已接受了這樣的思想:在國際政治中,“讓人害怕比讓人喜愛更好”。如果這的確是中國近年來的外交政策背後的理由,那麼中國認為提升國際形象幾乎沒有必要就絲毫不足為奇了。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中國在提升國家形象方面經驗不足,甚至十分笨拙。北京的確想要向國際社會展示一種正面的、和平的國家形象,但負責提升國家形象的中國官員可能無法勝任,或者不同部委間沒有協調好。例如,中國外交部在一個月過去後才終於發布了一份有關“981”鑽井平台危機的立場聲明。雖然這有所幫助,但人們不知道中國為何不能早點這樣做。現在損害已經造成。它們說明,如果中國想要贏得國際輿論支持,它的公共外交需要更有技巧、更加老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