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了這一點。根據中國央行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末,個人購房貸款餘額10.74萬億元,同比增長18.4%,增速比上季末低1.7個百分點;上半年個人購房貸款增加9389億元,同比少增239億元。
開發貸與個人按揭房貸利率都在上升。今年5月,央行召集商業銀行開座談會,強調要合理確定首套房貸利率水平,及時審批和發放。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於6月表示,銀監會將繼續執行差別化住房貸款政策,大力支持個人首套住房需求。金融搜索平台“融360”發布的深圳銀行首套房貸利率最新報告顯示,截至7月9日,深圳銀行首套房貸的緊縮狀態持續,25家銀行有17家銀行利率上浮,其中華夏銀行上浮30%,廣發銀行上浮20%;杭州銀行、平安銀行、東莞銀行、花旗銀行4家銀行停貸。目前,在深圳市場上,能維持基準利率的僅匯豐銀行、渣打銀行、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但都設置了相應的限制條件。全國情況大同小異,購房者多支付20%左右的按揭成本,足以嚇退大部分投資客。
壓在投資者頭頂的是房產稅,持有環節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爐,但多數人相信在經濟價格調整基本成型、政府需要穩定的稅收來源的時候,所有大量購房的人,都會成為砧板上的那條魚。不確定的負面預期,是最大的做空理由。從理論上來說,投資者所有的收益都可以通過房產稅的方式,流轉到政府手中。民間對權力的信任向來是脆弱的,這在資本貨幣與房地產市場上表現得最明顯。
中國房地產市場伴隨中國經濟發生根本轉變,一部分高淨值人群成為“國際人士”追逐歐美等國的房產;一部分開發商轉型成為全方位的服務提供商,在他們所造的城鎮中有醫院、中小學,所有稀缺資源一應俱全。現在的學區房、未來的養老房,將是市場熱點。
飽受煎熬的房地產市場,是利益與權力的交界點,中國經濟發展的瘋狂,制度的劣勢盡現於此。如今政府終於不再動輒指點房地產市場江山,如果能夠遵守邊界,不再在市場範圍、資金具體使用等方面體現權力的驕狂,也許中國房地產仍有一綫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