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為何提出海陸並舉“雙絲路”構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03 08:43:08


 
  “海上絲綢之路”方面的難度最大。盡管中華文明的影響力源遠流長、貿易規模空前、海外華人社團影響力不可小覷,但華盛頓仍然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它與地區若幹國家之間的軍事往來日益密切,加速打造《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卻不願讓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加入,從中便能窺見一斑。

  在陸上絲綢之路方面,情況要好一些。由於俄羅斯的積極活動,避免了中亞國家局勢動蕩。中亞大國哈薩克斯坦參與構建了歐亞經濟聯盟,未來,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將加入進來,令地區局勢更具可預見性。中國也發揮了積極作用。無論是在雙邊基礎上還是上合組織框架內,它均與地區國家建立起了密切聯系。至於俄羅斯,它要麼已經接受了戰略夥伴在自己“柔軟腹部”的積極活動,要麼是將之與西方影響加強“兩害相權”,決定取其輕。

  近幾個月來,北京開始將深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放在優先地位。一些中國城市主辦了相關主題的學術會議、討論和座談會。

  雙絲綢之路戰略旨在突破可能遭遇的封鎖,為出口西方的商品提供安全通道。在此情況下,過境運輸國及地區的地位至關重要,如東盟、中亞國家等。它們的市場規模正在追趕歐洲。2013年,中國與歐盟各國的貿易額達到5600億美元。

  透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多棱鏡,我們不難發現,莫斯科其實並非戰略市場,而是具有巨大戰略價值的過境運輸國。考慮到中東及外高加索局勢持續動蕩,過境俄羅斯的運輸動脈便被賦予了至關重要的意義。

  西方對莫斯科及北京在政治、軍事及經濟上的“遏制”有加劇之勢,這可能令俄逐步成長為中國日益重要的市場。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