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正恩上台之後,中朝關系陷入了僵局,而主要原因在於朝鮮第三次核爆,觸及到了中國的底綫,引發了中國對中朝關系的深刻反思,大致的共識是讓中朝關系回複到正常的國家關系軌道上。中國不僅加入了聯合國制裁朝鮮的行列,而且也不再主動經營或者迎合朝鮮,毋寧說是靜待朝鮮的反思以及改弦更張。
目前中朝關系已經不是中國外交的著力點,圍繞兩大絲綢之路經濟帶展開的周邊外交才是中國外交目前最主要的任務和突破方向。朝鮮是東北亞地區市場經濟體系中的黑洞,除非朝鮮改革開放,加入國際市場之中,否則在經濟上朝鮮很難納入中國的絲綢之路戰略之中。朝鮮無核化是中國對朝鮮政策的底綫,一個擁核且政策不穩定的朝鮮對中國來說是巨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對朝政策的主軸是無核化而不是中朝友好。
中國已經亮明了自己的利益訴求,若朝鮮不作出改變,那金正恩就沒有訪華的必要。另外當下東北亞的戰略環境也有利於中國保持戰略定力,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受到歐美的戰略擠壓而東向中國;美國要應對烏克蘭危機和“伊斯蘭國”的危機,並已經對伊敘兩國境內的恐怖組織目標實施空襲,組建反恐聯盟需要得到中國的支持;日本安倍政府雖然嘗試著改善朝日關系,但是受制於華盛頓,只是部分解除了對朝鮮的單方面制裁。
朝鮮不願意棄核,又想突破目前的孤立狀態,因此,朝鮮新外長李洙墉“滿天飛”以改善朝鮮的外部環境,自上任以來,李洙墉出差短則半月,長則幾十天。李洙墉訪問的國家基本集中於中東、非洲、東南亞國家,與朝鮮相距遙遠,而負責外交的政治局委員薑錫柱則訪問了歐洲諸國。顯然,朝鮮的積極外交的表象背後是其在東北亞地區的極度孤立,李洙墉的出訪未必能夠改善朝鮮的外部環境,畢竟朝鮮不是個全球大國,“外部環境”應該主要是周邊鄰國。
中朝關系未必是中國外交最急迫的事項,但卻是金正恩必須面對的難題,當李洙墉的“全球外交”無果而終之後,金正恩需要直面中國,考慮中國的利益和建議。任何一個大國都不會允許身邊出現一個隨時揮舞核彈的小國,更不會跟這樣一個國家進行交易。鄰居無法選擇,但是難以與惡鄰為伴,也不會允許這樣的鄰居來串門。
不要寄希望中國拿核心利益作交易,也不要指望中國吞下損害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這就是新常態下的中國外交,這一原則同樣適合於中朝關系。如果金正恩不明白這一點,恐怕中朝關系難有轉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