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全球超50國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外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03 12:12:03


圖:英國政府上月發行首隻人民幣主權債券,規模30億元人民幣,並將這些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圖為英倫銀行
  中評社香港11月3日電/伴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提速,其作為儲備貨幣亦愈來愈被更多國家接受,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明顯上升。據渣打銀行負責央行於主權財富基金事務的常務董事菲爾曼(Jukka Pihlman)透露,目前已有50多家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外儲,還有十數家有意將其納入。

  大公網報道,目前,率先公開宣布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的包括英國及澳洲央行。上個月,英國政府發行首隻人民幣主權債券,規模30億元(人民幣,下同),並將這些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同時,澳洲亦表示,目前人民幣佔其外匯儲備總額3%。

  韓外儲擬增人幣資產比例

  韓國政府上周亦宣布,正考慮增加外匯儲備中的人民幣計價資產比例,並在海外發行人民幣計價的主權債。除此之外,馬來西亞、柬埔寨、俄羅斯、菲律賓、尼日利亞等國早已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朱民稱,IMF將在明年討論是否將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SDR)的一攬子儲備貨幣,其目前由美元、歐元、日圓和英鎊組成。

  另據媒體近期報道,歐央行也有計劃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此前曾表示,考慮到中國作為歐盟的第三大貿易夥伴,討論為人民幣發揮更大國際作用做些準備是有意義的。但他同時指出,人民幣還不能像美元、日圓等國際儲備貨幣一樣實現完全自由可兌換。

  事實上,目前各界普遍認為,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吸引力正日益上升,但要躋身核心儲備貨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仍面臨幾大障礙,包括資本帳戶自由兌換;利率市場化;資本市場和金融業的對外開放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