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政府頻向外企開罰單彰顯法治意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21 05:58:46


 
  2014年9月,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司司長許坤林曾在記者會上表示高通提交的資料存在重大問題。與歐美等國的反壟斷當局展開了積極合作——發改委強調中國反壟斷調查的正當性。最終,高通與發改委就支付罰款和改善業務達成共識。在中國,高通此前的商務手段將不再行得通,這也將對高通造成嚴重影響。高通在10日的聲明中表示“對(發改委)的調查結果感到失望”,透露出抵抗情緒。

  在此次對高通的調查中,中國領導層的意向被認為發揮了作用。此外,中國為了維護經濟大國的“威信”,開始加強相關法律的運用和打擊腐敗。

  中國實施《反壟斷法》是在2008年。據國家發改委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9月,對335起違規行為進行了調查,其中外資僅占約10%。發改委官員強調調查並沒有針對外資企業。2013年,對白酒兩大企業展開了調查,結果處以4億4900萬元罰款。

  但在外資企業之間,認為“中國的《反壟斷法》被隨意使用”的批評之聲非常強。針對外資的行動全面啟動,是在調查韓國三星電子等的價格同盟的2013年以後以及最近。此外,在大額罰金的調查事件方面,也多涉及外資巨頭。

  與此同時,中國的特殊情況也引發了擔憂。反壟斷當局不僅包括發改委,還有負責企業併購審查的商務部等,總計有3個執行機構。很多觀點認為各部委在調查政績上有競爭,因此導致了“敲打外資”的現象頻發。

  在此次的高通案件中,中國要培育的手機高速通信技術成為了對象。這符合提出主要技術國產化的中國產業振興計劃。(作者:《日經新聞》記者 阿部哲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