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須警惕“後股災綜合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15 08:54:14


 
  當局真正擔心的,正是這種金融傳染病的風險。過去三個月,中國的銀行同業資產規模增長了5萬億元人民幣(合8000億美元)。雖然沒人確切知道這些資金流向了何方(這本身也是個問題),但一個合理的假定是,其中相當比例流向了保證金融資市場用於購買股票。長期以來,中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一直在買入自身和其他公司的股票,而且它們往往會借錢買股票。券商也同樣在這麼做。今年普通居民顯然也加入了這一行列。

  這意味著不能排除某家證券公司或國有企業突然發生內爆的可能性。Medley Global Advisors警告說,也許規模最大的產業——房地產業——也是風險最高的產業。無論在中國內地還是在中國境外,中國的房地產公司都躋身於最大借款方之列。而從現在開始,房地產公司無疑會面臨緊張得多的融資條件。大量坊間證據顯示,許多散戶抵押了房子投資於股市,如今他們不得不賣掉房子以滿足追加保證金要求。

  要評估這些風險的真實性,最佳的關注指標是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和資本外流狀況。中國的銀行同業市場看上去還沒什麼壓力,同業拆借利率在3.5%左右,不過這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央行(PBoC)注入的充裕流動性。相比之下,前年夏天發生流動性危機時,中國的同業拆借利率曾接近10%。至於資本外流,在經歷了去年底和一季度的幾個狂熱月份之後,它的規模也已減少。然而,如果上述兩個指標中的任何一個向錯誤的方向變動,那可能意味著源自股市的金融傳染病開始嶄露頭角。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