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利率和匯率雖然比以往更加自由化,但仍然受到政府控制。中國承諾在2015年底前實現利率自由化以及資本項目“基本”可兌換。但是,很明顯北京方面對這些術語的定義,仍然給政府干預市場留有大量空間。
中國市場還缺乏讓投資者可以對衝風險或做空的衍生品。利率掉期市場相對有流動性,但是諸如貨幣掉期等更加複雜的衍生品的交易量仍然很低。股票衍生品仍然處於萌芽階段,期貨和期權僅針對整體指數,而非個股。
資本管制仍然嚴格限制著投資者進入中國境內債券市場的通道。外國央行如今享受的日益開放的投資通道,並未延伸至私人部門資產管理公司,後者只能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或者與之類似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計劃,獲得進入中國境內市場的通道。即便一朝獲得QFII資格,每家資產管理公司仍受制於外匯監管機構設置的單獨的配額。至於個人投資者,中國境內債券市場仍然完全屬於禁區。
對於股票市場來說,進入相對容易。利用滬港通投資於中國股市的外國投資者不需要許可證,但是很多股票仍然禁止他們買賣,而且配額限制著每日資金流以及整體投資。另外,中國股市最近的暴漲以及隨後的驟跌,令很多外國投資者對入市十分謹慎,即便監管允許進入。
全球主要指數提供商MSCI明晟,最近決定暫不將中國內地股市(即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基準指數。儘管他們聲稱是因為技術上的擔憂,即通過滬港通購買的股票的所有權狀態,但很多觀察人士私下認為,投資者對A股如賭場的擔憂也促成了MSCI的決定。
將A股納入MSCI指數,將通過被動追蹤這些指數的基金引發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即使是在始於6月中旬的A股暴跌前,這種前景也讓很多MSCI的基金管理公司客戶感到緊張。
隨著中國謹慎而又堅定地推進金融改革,人民幣的重要性勢必會增加。但是,人民幣是否會取得與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地位相稱的重要性,仍然是一個尚無定論的問題。
(來源:金融時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