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人民幣匯率波動 無需過度反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17 08:25:21


 
  因此,此次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調整并非任性而為,而是以市場之力來矯正市場匯率和中間價的偏離。事實上,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的既定戰略目標。這并不是“大力士”厭煩舉重,而是將硬邦邦的杠鈴變為一個自動的“調節器、穩定器”。人民幣從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向可自由兌換過渡,市場匯率就應當圍繞作為基准匯率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波動。

  此番中國央行改革中間價報價機制雖然出乎市場意料,但在情理之中。

  一方面,中國的實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內需消費未能振作,外貿形勢也不容樂觀。中國正在逐漸喪失價格低廉的優勢,讓中國出口的傳統比較優勢不複存在。正如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近日發布的《全球制造業的經濟大挪移》顯示,中國的制造成本已經與美國相差無幾。富士康等巨型制造企業向東南亞、印度、墨西哥等低成本地區轉移的事實為此做了最好的注解。

  另一方面,在中國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布局中,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是重要一環。但IMF於8月4日發布報告稱,人民幣納入SDR的評估“仍有大量工作要做”。面臨如此大考,此時推進匯改,加大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會給自己加分。的確,IMF已經在中國央行的決定後表示,更加市場化的人民幣匯率將會有助於SDR的運作。

  對於中國央行此次作出的改革,以及它將在市場上產生的作用,或許還需要觀察。如果中國央行能够在穩貨幣、穩匯率、防風險方面推出更多務實舉措,相信隨著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區間進一步擴大,人民幣的彈性也能不斷提高,從而使貶值壓力得到有效釋放。

  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人民幣終將成為世界人民的貨幣。它是升是貶,均與市場掛鈎。通過構建一個有彈性的匯率,將增強中國經濟抗風險能力。因此,對於目前的波動,大可不必過度反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