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安倍拿“中國威脅”說事將適得其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18 10:26:18


8月14日,在日本東京首相官邸,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記者說明“安倍談話”的內容與意義。
  中評社香港8月18日電/安倍政府致力於讓安保法案在國會獲得通過,這意味著日本外交方針的重大轉變。那麼,日本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今後將何去何從?

  日本《朝日新聞》8月12日載文《要弄清中國的戰略意圖 強調威脅只能導致軍備競賽》,文章說,安倍首相強調,推進安保法制建設的重要原因是需要應對中國的威脅。的確,中國的軍費開支已增長至日本的3倍,并且還在不斷加強軍事力量。不過,在考慮這個問題時,要從大的格局去看中國的戰略意圖。

  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韜光養晦”的方針。此後,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國內民族主義有所抬頭,軍隊開始出現強勢動向。近年來中國進軍海洋,我們也應該從這樣一種大的趨勢來分析其意圖。中國的目的在於確保南海的海洋資源和東海的航行自由,中國最忌憚的是美國。而美國政府提出了“重返亞洲”政策以牽制中國。中國政府希望在2020年時能在這一地區掌握主導權,到本世紀中葉能比肩美國。中國對外顯示其軍事實力,也是出於外交戰略的一種手段運用。

  針對這種動向,安倍指出了中國的威脅。但仔細研究一下安倍提出的安保政策就會發現,并沒有多大部分是針對中國的軍備擴張的。與其說這是針對中國軍備擴張的戰略,倒不如說首相是為了實現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而將“中國威脅論”拿來說事。這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中國的反應也比較克制。中國認為,加強對日本的指責反而會對安倍的主張形成推波助瀾的反作用。

  其實,應該將行使集體自衛權當作一種可能性,作為外交上的一張牌留給以後用比較好。因為美國的軍事實力仍遠強於中國,中國國內的“日美同盟威脅論”依然根深蒂固。日本只要抬高強化日美同盟的調門即可獲得對中國的足够遏制力。但日本如果不僅停留在強化同盟的層次上,還要聯合美國行使集體自衛權,顯示攻擊性,那麼中國必將拼命強化軍事實力。其結果是,我們將落入軍備競賽的安全保障陷阱之中。因此,日本不應該過分強調中國的威脅。

  重要的是,首先應該在整個東亞地區構建安全保障框架。我們可以創建并定期舉辦一個安全保障論壇,讓日美中的專家和相關負責人進行對話。同時,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我們的安全政策不能僅僅依靠軍事力量。日中之間應該實現戰略性的政經分離,通過貿易和人員往來開創深厚的溝通渠道,讓政治上的緊張不至於導致兩國關系的全面不穩定。其他國家也可采取同樣的對華戰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