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來講,中國還擁有有利的地緣政治環境。印度總理莫迪的改革計劃幾乎尚未開始。俄羅斯總統普京日益孤立的地位讓他急需用亞洲能源客戶取代歐洲客戶。來自聖戰組織的威脅和伊朗與沙特阿拉伯不斷加劇的敵對狀態所構成的挑戰則很可能會分散美國太多精力,讓它無法將全部注意力放在應對中國崛起上。
但是中國的崛起并非沒有上限。2015年夏天中國股市的劇烈震蕩表明,讓政府主導的經濟向市場敞開大門是需要巨大勇氣的。讓受操控的貨幣去面臨無法預知的供求壓力也是如此。巨大的波動有可能形成僵化的政治體制無法吸收的衝擊波。中國可以為避免近期的危機而實施幹預,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緊急幹預措施的有效性會不可避免地降低。
更大的問題是:中國的人口正在迅速老齡化。中國最終可能未富先老。
此外,也不能低估環境受到污染給中國經濟和政治帶來的影響。亞洲開發銀行2012年的一份報告警告說,中國500個主要城市中,空氣質量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標准的不足1%。中國官員承認,全國三分之一的地表水和60%的地下水“不適合人類接觸”。治污舉措尚未取得重大進展,天津發生的爆炸也提醒我們,規章制度并未得到有效執行。
不過從近期來看,中國經濟會繼續增長,并讓中國的影響力持續擴大,對現有世界秩序構成挑戰。美國官員似乎忘了中國已經強大到了無論他們對中國國內政治是贊還是批,中國都不會太當回事的程度。
中美之間的敵對和某種程度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未來的美國總統沒有多大能力改變中國或制約中國在海外的行動,不過美國政府所采取的做法有助於決定“中國的十年”是一段良性競爭時期,還是一段危機四伏的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