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全球金融穩定有賴中美強化合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05 11:56:55


人民銀行宣布將人民幣中間匯價大幅貶值
  中評社香港9月5日電/8月份的國際金融市場極不平靜,先是大陸人民銀行宣布將人民幣中間匯價大幅貶值,繼而歐美股市重挫,又影響了亞洲股市恐慌拋售,整個國際金融市場全都籠罩在空頭的悲觀氛圍;在這個股匯市走跌的過程中,東西方媒體也紛紛想找出到底誰是真正凶手,造成全球金融市場的大震蕩。

  台灣《工商時報》9月2日載文《全球金融穩定有賴中美強化合作》,文章說,雖然美國聯准備會即將升息的消息,一直是今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不安的主因,但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無預警的宣布將人民幣中間匯價貶值約2%,震驚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在後來二、三天內合計貶值近4~5%,其後不久就出現歐美股市的大跌。因此西方媒體的分析大多認為,由於擔憂中國經濟成長比原來預期要差,勢必拖累全球經濟複蘇,因而引發投資人拋售股票。但大陸官方媒體新華社隨即發文反駁指出,美國要啓動金融海嘯以來的首次升息,才是此波全球股匯市重挫的真正凶手,同時提醒美國評估升息要更謹慎。

  新華社的文章強調,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保持平穩的成長,對推動全球經濟複蘇作出了重要貢獻,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估算,2014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27.8%,高於美國的15.3%。另外在推動全球經濟再平衡方面,隨著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和勞動力價格的調整,中國經濟的外部失衡已明顯緩解,經常帳順差占GDP的比例已從2007年的10%降至目前的約2 %。文章最後指出,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在全球經濟的變動中獨善其身,面對共同的經濟命運,國際社會需要同舟共濟,在經濟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日,增長并非一兩個國家說了算,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發達經濟體,理應為世界經濟複蘇承擔更大責任。

  在此同時,華爾街日報提出意見認為,引發當前困境的根源是美國聯准會和全球其他央行推行寬鬆貨幣政策,推高股市上揚,卻未能刺激經濟成長所致。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也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美國聯准會若在最近升息,將是一個“嚴重錯誤”,勢必危及全球金融穩定。

  經濟學家、現任農業金庫總經理鄭貞茂亦提出看法表示,全球經濟成長模式已進入“新平庸”時期,基本面乏善可陳,“僵屍經濟學”當道,各國政府在不同時期祭出寬鬆貨幣政策,拼命向股匯市撒錢,就像使用電擊棒對市場電幾下,經濟就動一下,撒錢只會導致股匯市波動愈來愈大,對經濟成長完全沒有幫助。而資金太多的亂象,就是股市一天波動上千點,卻和當時的經濟基本面無關;台灣小型開放的經濟體,更難逃如此命運。鄭貞茂的形容,倒是很貼切地反映了當前股匯市的實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