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制造業升級:中國不能只做“光榮的組裝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10 09:56:02


資料圖片:工人在佛山工廠車間忙碌。
  中評社香港9月10日電/如果你想知道中國為何似乎連連遭遇危機,至少部分答案很可能就在你的口袋裡。掏出你的智能手機、翻過來看一看它產自何處。很可能是中國的。

  英國《泰晤士報》9月8日載文《中國不能只是一條光榮的組裝綫》,文章說,數十年來,那些無處不在的“中國制造”標簽催生出現代經濟史上最大神話之一。這些標簽與將中國稱為世界增長速度最快出口國的官方貿易數據一道,讓人們產生了如下觀念:中國是世界最大制造國。
  
  然而,現實遠非如此簡單。以智能手機為例。的確,它可能是在中國組裝的,但真正的核心技術零件,包括顯示器、處理器、電池和存儲芯片,很可能是在別國生產的。事實上,數年前有一項研究發現,在一部iPhone手機或諾基亞智能手機的商業價值中,只有5%歸功於中國;餘下95%來自設計這些手機并制造其內部零件的美國、歐洲、韓國和日本公司。 

  至少有三個經驗。首先,歸功於所謂的全球價值鏈,世界各地彼此連結程度甚於以往任何時候。幾乎每一件電子產品——此外,還有服裝、飛機和汽車——都是很多國家合作的產物。 

  第二,我們對國際貿易數據應該半信半疑。畢竟,官方貿易數據——根據這些數據,英國和美國出口已經劇減——簡單地將一件出口成品的全部價值都歸於出口這一產品的國家。例如,2009年,運入美國的iPhone手機令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增加19億美元。如果以這些手機的內部零件分別來自何處為基礎對這些數據進行細目分類,與iPhone手機相關的美國對華逆差僅為區區7350萬美元:餘下逆差將分攤在日本、韓國、德國和其他一些國家頭上。如果對這一統計錯覺進行校正,連英國那世人皆知的龐大貿易逆差也會顯得苗條起來。中國和德國的順差會減少一些。 

  第三個經驗是,中國的經濟奇跡絕非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偉大。是的,該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確是一件值得關注之事,但并非新聞頭條暗示的那樣非凡。中國是世界最大低成本商品制造國,但在高科技領域,中國只是世界的組裝點,而非其工廠和設計室。 

  的確,中國如今是世界最大經濟體,但只是在使用一種被稱為購買力平價的衡量手段時。事實上,如果一切以美元計算,中國人均國民收入仍只有美國的七分之一。還有,盡管中國經濟表面上看自2008年危機以來保持了快速增長,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以此前罕見——不論在發達世界還是發展中世界——的規模借貸。面臨全球金融混亂,北京的技術官僚動用他們最青睞的手段、鼓勵大規模舉債投資熱潮。自危機後,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的總體債務水平已翻了一番左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