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非法集資之困”考驗中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11 08:43:21


  中評社香港10月11日電/隨著經濟增長放緩,中國各地的地方融資網絡紛紛坍塌,導致數十萬名投資者蒙受損失。地方融資網絡是中國金融體系中最為脆弱、但也最為持久的環節之一。

  英國《金融時報》9月25日載文《中國面臨“非法集資之困”》,文章說,只要投資者情緒保持樂觀,只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這些網絡就會蓬勃發展。然而,現在各地投資者紛紛走上街頭,尋求挽回自己的損失。2014年出現兌付危機的融資項目的資金總數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合160億美元)。

  民間融資項目以類似於直銷的方式運營,投資者被高額回報——而非(舉例而言)銷售化妝品——的利潤)所吸引。一些項目純粹是龐氏騙局,而在另一些項目里,資金被輸送至影子銀行部門的高息貸款或其他不受監管的投資項目。

  投資者來自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本周一,數百名衣著考究的城市專業人士在北京金融街舉行了不尋常的抗議,這些人購買了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Fanya Metal Exchange)的高息產品,銷售這些產品的代理商也加入了抗議者的行列。周二抗議仍在持續。與此同時,在環繞北京的河北省,農民們正試圖拿回他們的畢生積蓄,此前他們相信一位農村商人對品質較高的小麥帶來高回報的承諾,紛紛入股該項目。

  中國銀監會(CBRC)的數據顯示,此類“非法集資”正從較富裕的東部沿海地區蔓延至中西部地區。英國《金融時報》的研究表明,在過去18個月里,中國每個省份都出現了至少一起集資項目坍塌的情況。

  美奇金投資咨詢公司(J Capital Research)的創始合夥人楊思安(Anne Stevenson-Yang)表示:“我們正徘徊在危機的懸崖邊,監管機構需要到處滅火。”

  負責監測非法集資活動的中國銀監會辦公室將此類案件層出不窮歸因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融資鏈條上信貸趨緊。該辦公室表示,2014年的跨省案例同比增長了1倍,同時涉案金額超億元的案件增長了兩倍,參與集資人數逾千的案件增長了3倍。

  中國銀監會在今年5月發布的報告中表示:“導致非法集資活動上升的許多因素不會在短期內發生根本改變。我們估計,在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非法集資活動仍會頻繁發生。在一些地區、行業和領域甚至還可能表現得比較激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