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人民幣保衛戰:量與價的雙重博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12 09:32:34


人民幣重新成為焦點
  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人民幣重新成為焦點。近期官方有繼續收緊趨勢,外管局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中國境內銀聯人民幣卡每卡每年在境外累計取現不得超過等值10萬元人民幣,澳門等地風聲鶴唳。與此同時,央行對人民幣匯率幹預痕跡也從在岸市場衍生到離岸市場,兩岸市場價格差距暫時縮小。至於民間,則是各類聚會中重複要不要換美元的詢問,“土豪”們交流多是錢已經出去多少的話題,連深陷“撤資跑路”傳聞的首富李嘉誠也架不住輿論之口,近期正式回應。過去一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流失數千億美元,8月更是有機構最高估算單月流出1500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9月30日載文《人民幣保衛戰:量與價的雙重博弈》,文章說,回顧人民幣匯改十年之路,人民幣基本走出單邊升值行情,去年以來的貶值尤其是8月中國央行的一次性貶值更是令世界嘩然,人民幣正在由一種幣值穩定且一向堅挺的惰性貨幣變為趨勢向下的活躍貨幣。人民幣怎麼了?走勢如何走?未來人民幣的保衛戰,將陷入價與量的糾結與博弈:所謂“價”,也就是在貶值預期之下,人民幣匯率能否支持,所謂“量”,則是在“螞蟻搬家”壓力之下,當前中國3.6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還能支撑單邊流出多久。

  首先,人民幣近期雖然貶值,而是貶值幅度還不够。過去十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大幅升值了約60%,在此背景下,對比新興市場貨幣的貶值幅度,人民幣過去數月貶值幅度并不算大,其他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的貶值幅度大大超過這一速度。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尤其是2011年之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展開去杠杆之旅,美聯儲、歐洲央行等將政策利率下調至零水平,大量國際資金蜂擁而入新興市場國家,後者出現異常的信貸繁榮,其信貸以遠高於歷史均值的速度增長。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聰明錢嗅到風險的味道,新興市場幣值過高與經濟增速疲弱之間的矛盾開始暴露,資金開始外流。近端時間以來,巴西、馬來西亞等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不斷貶值,正是反映了這一基本面壓力。中國作為新興市場國家中過去數年加杠杆速度最大、幣值最高的國家,人民幣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其次,如果人民幣已經面臨如此大的貶值預期,那麼中國監管機構應該明確作出選擇,即死守匯率還是放任貶值。正如我在此前專欄《人民幣貶值三重衝擊波》中強調人民幣貶值帶來的衝擊并非局限於匯率這一層次,人民幣穩定與否與人民幣資產價格相互作用,維系二者之間紐帶主要就是資金流動情況。日前8月資本外流被認為歷史最高,也有人認為如果考慮貿易結算、換匯等因素,很可能沒有超過1000億美元,表面數字很可能存在誤導。即使如此,一旦資本外流趨勢形成,官方應對壓力將會持續加大。此前FT有報道即表示央行8月貶值是誤判,“中國央行上月消耗1200億美元外匯儲備用於支撑匯率之後,(中國央行真有可能得出)這種幹預是不值得的。”——筆者不完全贊同這一判斷,如果人民幣貶值是大勢所趨,央行8月的小試牛刀并無不妥。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鬆成近期亦表示短期內匯率可能超調,但最終會向長期均衡值靠攏,而選擇在利率下降時期推動匯率改革,正當其時,“如果在利率上升期實行匯率改革,匯率、利率可能同步上升,這不僅會影響經濟,而且會引起金融指標超調。而目前國內利率下降能抑制人民幣升值,所以推動匯率改革正當其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