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的宏觀經濟統計不可信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21 06:04:11


 
  打一個簡單的比方,如果名義GDP增長9%,消費者物價指數實際增長3%,那麼實際GDP增長就是6%,但如果物價指數被人為壓縮成2%,那麼實際GDP增長就成了7%。這樣看來統計有點象算數游戲。所以,如何科學地制定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成份比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下圖展示的是過去30多年來中國的名義GDP、實際GDP和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變化。今年來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然比人們感受到的物價上漲水平要低。

  話說回來,雖然實際GDP增長率有可能因為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計算缺乏科學性而被高估了,在此必須強調的一點是中國的GDP的實際規模很可能被大大低估。此話怎講?根據OECD的測算,很多國家都存在大規模的Non-Observed Economy(未觀測到的經濟活動),據說意大利的NOE占GDP17%,因為他們的黑社會非常活躍。俄羅斯的NOE占比居然高達25%。

  中國雖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國家,但沒有統計上來的經濟活動應該不小於意大利。比如很多小孩學鋼琴,家長支付給老師的學費,統計局是無法統計上來的。中國有太多的經濟活動是在桌面下完成的,這是中國社會的潛規則造成的。我們不妨大膽估計一下,如果因為統計體系的不完善,GDP增長率被高估2-3個百分點,但未觀測到的經濟活動如果占GDP的20%,那中國的實際經濟實力要遠遠大於統計數據所顯示的水平。

  盡管如此,做這個研究仍然有點隔靴搔癢的感覺,因為我無法觀察到宏觀經濟的原始數據,只能以經濟學邏輯來推理,衷心希望中國的經濟統計能够更加嚴密。畢竟客觀可信的宏觀經濟統計才是正確有效地制定經濟政策的基礎。(作者柯隆系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