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人民幣加入SDR的真正意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03 12:51:53


 
  一種貨幣可以在并非完全可兌換的情況下擁有儲備貨幣的地位,這看起來或許很奇怪。難道儲備貨幣的定義中沒有要求它要讓投資者能够隨意買賣?

  這話在某種程度上沒錯,但是IMF對一種貨幣能不能加入SDR貨幣籃子——以及獲得儲備資產地位——的評判標准絕對不是完全可兌換。它的要求是貨幣“可自由使用”。這一點說法要追溯到1978年,當時英國和法國仍然實行資本管制。沒錯,“可自由使用”貨幣必須擁有一定程度的可兌換性,但究竟需要達到多少程度并無明文規定。於是,SDR最終給人民幣搭建了一條通往儲備貨幣地位的道路,而繞開了完全可兌換性問題。

  換種方式來說,“可自由使用”的概念在“儲備貨幣”和“完全可兌換貨幣”之間打開了一個缺口。而中國希望的正是步入這個缺口,因為這個缺口中間存在一個讓國家扮演的角色,而這個角色恰恰是我們目前擁有的儲備貨幣體系所缺失的。

  當前國際貨幣秩序有時被形容為一個“非體系”——或者說自由放任——它是二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在上世紀70年代初解體後逐漸形成的。在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到“非體系”的過程中,大量權力由主導戰後秩序的國家移交給市場。

  中國想要做的是,隨著時間推移,在重塑國際貨幣秩序的過程中慢慢重新確立國家的角色。理想情況是,中國希望SDR成為新秩序的核心。2009年,周小川曾表示“SDR的存在為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提供了一綫希望”。如果中國希望SDR成為國際貨幣新體系得以成長的種子,那麼SDR納入人民幣將具有重大意義,因為這將讓中國在談判新體系時掌握主動權,陳述自己的主張。而中國將提出的理念將受到其渴望“有管理的可兌換”的影響。

  當然,現在談這一切或許為時尚早。但是,如果下個月IMF執行委員會歡迎人民幣加入SDR籃子,中國將向著比當前美元主導的“非體系”更適合自己的國際貨幣新秩序邁出一大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