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新車市場迅速複蘇背後潛藏風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15 16:13:20


 
  汽車行業相關人士持慎重姿態的背景從2014年以來持續至今的降價競爭。吉利汽車的銷售人員表示即使是新車也為顧客打折。為何新車銷量出現複蘇但價格卻持續下跌呢?

  各汽車廠商生產過剩是去年以來的汽車降價潮的主要原因。中國汽車產業的年產能為4千萬到5千萬輛。而今年中國汽車需求被認為是2400萬輛左右。結構性的產能過剩招致了生產過剩。

  各汽車廠商通過減產,8月汽車好不容易恢複到正常水平的庫存,但也再次出現增加。10月開始實施減稅政策的消息剛一傳到汽車行業,以中國汽車廠商為中心各汽車廠商便紛紛利用剩餘設備再次實施增產。為了消化庫存只能實施降價。這是當前各中國汽車廠商面臨的現狀。

  汽車業界人士的腦海裡閃現的是08年雷曼危機後的噩夢。中國政府為了喚起消費,從09年1月開始在汽車行業實施了2年的小型車減稅舉措。原本預定實施1年,但是為了支撑經濟又延長了1年。市場出現複蘇,但是受其反作用影響,2011年、2012年再次陷入低增長。

  熟悉中國汽車行業情況的瑞穗銀行國際營業部調查人員湯進認為,如果各汽車廠商瞄准小型車減稅政策而匆忙增產的話,很可能再次陷入雷曼危機之後的狀況。

  中國政府的減稅和補貼等經濟刺激政策終究只是興奮劑。當前雖然市場呈複蘇態勢,但是不少觀點認為“不過是先蠶食了今後的需求”。

  各汽車廠商能否通過銷售複蘇提升業績,將資金用於研究開發以提高競爭力呢?至少中國汽車廠商著眼當前的銷售增長,正加緊增產。這樣對於中國汽車業界來說,將無法切實感受到市場的複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