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電影“留洋”,道阻且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30 15:38:53


  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中國民營影企新浪潮:“留洋”布局國際化(報告)》28日公布。根據官方數據,截至今年12月3日,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已達400.5億元(人民幣,下同),全年增幅逾百億元。專家預測,中國電影票房收入有可能在2017年超越美國。與此同時,隨著今年7月《鐵拳》、《碟中諜5》、《禮物》在北美上映,萬達影業、阿裡影業和華誼兄弟等中國民營影企的廠標接連亮相美國大銀幕,引發了美國觀衆和業內人士的熱議。長期雄踞文化輸出制高點的好萊塢電影巨頭和觀衆,也在密切留意著中國軍團的擴張動作。

  美國《僑報》12月29日載文《中國電影“留洋”,道阻且長》,文章說,不難看出,中國民營電影巨頭們已不再滿足於國內市場的征戰,他們也想要在國際版圖上開疆拓土。這聽起來確實令人歡欣鼓舞,因為電影屬於文化產業,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外國人對中國存有誤解,而電影可以讓人在沒有壓力、輕鬆的環境下了解一個國家的人和事,讓人們更加了解中國。電影是一種視覺語言,具有很強的娛樂性,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文化傳播方式。

  隨著中國實力和影響力的整體提升,以及中國政府對文化產業政策傾斜的雙重作用下,國際化之路剛剛起步的中國電影潛力無限。從中國早期第五代、第六代導演開始,便持續有中國電影在國際最高規格的電影節上參與競賽單元并斬獲獎項,這些作品都代表了中國電影藝術的世界級水平,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

  在走向國際的路上,中國電影雖然碩果連連,但道路并不平坦。僅在國際影響力上,就與美國好萊塢之間相差不只幾條街的距離。歸根到底,美國電影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內容,美國電影擅長講述世界故事,強調共通的價值取向。二是途徑。商業運作才是電影最具效率的影響力輸出方式。目前的中國影片,參加國外公益性活動的多,進入商業院綫的少;進入國外藝術院綫、華人院綫的多,進入主流院綫少。欠缺商業機器的運作,中國電影的“走出去”很多時候只停留在媒體上,并沒有真正地走進西方觀衆,也就很難充分發揮國際影響力了。因此,如何用國際化的表達講述中國故事,如何運用商業機制征服海外觀衆,仍是中國電影國際化路上要學習的功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