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近平中東之行:中國外交緩和中東教派紛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28 09:20:24


當地時間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雅得同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舉行會談。
  中評社香港1月28日電/2016年伊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中東,但此前幾個遜尼派國家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造成一些不便。但習近平決定把穆斯林世界的這次危機當做機遇,拉開中國中東新戰略的序幕。

  美國《外交政策》最新一期載文《中國新的中東大戰略》,文章說,這種高度活躍的外交可能讓那些習慣中國不幹預主義的人感到意外。批評者可能會說,這些都是策略性的舉動,意在撈取最佳商機。這種看法或許有一定的道理,但把中國最近的舉動歸為單純的經濟機會主義,那就錯了。

  中國意識到,中東太重要,不能留給別人——忽視它或給中國帶來危險。

  中國特別關心遜尼派與什葉派的矛盾,原因有幾個。波斯灣地區蘊藏著大量常規石油,因而對中國資源密集型經濟至關重要。什葉派在穆斯林世界中或許是少數,但在石油豐富的波斯灣,它們屬於多數。如果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及其遜尼派盟友卷入地區戰爭,給石油基礎設施造成破壞,那麼原油價格會直綫上升,進而給全球經濟造成不利影響。現在中國一半的原油從波斯灣進口,此類危機可能對中國經濟傷害尤甚。

  中國想要推動建立一個沒有教派爭端的中東,這也可歸隱於21世紀外交政策的標志性內容:“一帶一路”倡議。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經濟發展計劃,北京為此承諾數千億元資金。它為中國重啓經濟提供了重要途徑。中國將新疆地區定位為未來通往中亞和南亞的門戶。但是,中東動蕩將阻礙“一帶一路”計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