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國務卿克里。 |
中評社香港1月30日電/新年伊始,美國國務卿克裡便對歐洲、中東、亞洲進行了為期8天的訪問。其中,亞洲之行的“中國站”,顯得格外搶眼。華盛頓希望北京在朝核問題、南海問題上“滿足”美國期許,但從會談結果來看,美中在以上兩方面并未達成共識。
美國《僑報》1月29日載文《美中新年首過招 究竟誰贏了?》,文章說,近年,南海問題成為美中新的交鋒領域。美國希望中國停止南海島礁建設,中國則視其為主權事務,要求美國予以尊重。朝核問題是美中之間慣性話題,只是第四次核試驗,讓朝鮮在美中外交中的次序陡然上升。美國新方案是升級制裁,并讓中國充當主角,北京則認為這將引發半島危機,對美國提議不以為然。
站在美國立場而言,克裡的“中國行”可謂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從中國立場而言,分歧未化解,則意味周邊難言安生。這似乎說明,2016年美中首次直接就南海、朝鮮問題“過招”,雙方都是輸家。
2016年是奧巴馬任內最後一年。他不再有連任包袱,更多將執政重心放在如何留下豐厚政治遺產上。“亞太再平衡”是奧巴馬任內的重大戰略,也是其看重的政治遺產。這也是美國近年忙於亞太排兵布陣、規勸日韓冰釋前嫌、牽頭簽署TPP協議的重要原因。隨著2016年總統大選日逼近,奧巴馬給政治遺產畫上句號的時間所剩不多。與此同時,為了平息美國國內對奧巴馬任內外交軟弱的指摘,也為了給民主黨總統候選人11月選舉送上“大禮包”,奧巴馬必須緊鑼密鼓地在政治、外交、經濟等領域施展手腕。
毫無疑問,2016年是奧巴馬政治遺產的衝刺之年。對於東海問題、南海問題、朝鮮問題等等,奧巴馬都會動作頻頻,以保證“再平衡戰略”城高墻厚。無論是克裡赴華前探訪對華友好的柬埔寨、老撾,還是奧巴馬2月將在美國盛情招待東盟國家,都彰顯著2016年美國亞太政策的來勢汹汹。
2016年第一個月,美中在朝鮮、南海分歧便犀利呈現,這讓外界揪心奧巴馬亞太政策收尾之年,美中分歧領域可能拓展延伸,程度可能加碼升級。尤其,經歷幾十年韜光養晦的中國,近年對外政策呈現“有所作為”,這讓美國感到不適和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