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曉河:內地股災對香港影響不會太大
http://www.CRNTT.com   2016-03-20 00:35:49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中評社 黃博寧攝)
  中評社香港3月20日電(記者 黃博寧)“正思香港大講堂”昨日邀請觀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以“十三五中國經濟新態勢與香港挑戰”為題進行解讀。他認為,十三五規劃中,港可充分發揮門戶、樞紐、輻射中心和海上戰略支點作用,利用金融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專業化服務平台、科技文化平台、對外開放平台優勢,抓住機遇發展經濟。

  中國經濟增長的底線是6.5%

  馬曉河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面臨挑戰與機遇並存,挑戰或大於機遇。從機遇看,2030年前東南亞和東亞中產階級人口會達到23.6億,其中的供給和需求會給中國帶來機遇。不過,世界總體政治格局在發生變化,美國領銜TPP中國沒有參與;高端製造業向發達國家迴流,低端製造業向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確實面臨勞動成本升高、勞動人口降低、老年人數字增加、發展成本上升,新增長點尚未形成的局面。

  他預測,未來5年內中國經濟的增長以6.5%為底線,如果低於這個數字將不能達成十三五規劃所要完成的目標,2020年以前無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另一方面,他強調中國經濟一定有抬頭的一天,增速縱然無法再達到兩位數,但占到人口總數40%到50%的中低收入階層強烈的改善生活訴求,遲早會釋放出來。

  同時,馬曉河對五千年中華文化傳統的失落有擔憂,他承認讀過《史記》和懂得“三綱五常”的人越來越少,而這是社會方式改變帶來的問題。“原來官員退休后回鄉當士紳,負責本地的社會事務,現在城市人口無法迴流,無法置地,傳統方式難以回歸。”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