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日前,澳大利亞防長佩恩表示,澳大利亞將繼續派艦艇和軍用飛機前往南海爭議地區,以確保航行自由。最近幾年來,南海形勢瞬息萬變,劍拔弩張的狀況時有所聞。從東南亞的視角來看,這其中的肇因至少有兩個。一方面,在南海有領土領海聲索的個別東南亞國家以及中國,近年來都採取更積極的舉措來展示自己的主權主張,尤其在一些各自認為難以退讓的情況下,嚴峻的對峙也就油然而生了。
另一方面,南海的緊張形勢可能也是更高、更廣層面的互動所產生的一個效果。中國業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其綜合國力的增長看來也勢不可擋。雖然中國經濟年前進入較為趨緩的 “新常態”,但它相對於其他發達或發展中國家仍算得上高企的增長率,而且也不得不扛上帶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重擔。唯中國如斯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當然讓深恐“世界老大”地位被取代的美國以及業已被超越的日本深感不安。這幾個大國在本區域隱隱約約的博弈,其中一個“副作用”即為南海形勢的時有動蕩。
前陣子美國通過其太平洋司令部倡議,與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和印度,在南海進行“聯合巡航”,以宣示他們對維護在南海的“通航自由”的決心。美國的這項建議,獲得日本以及菲律賓積極響應,坦白說也不足為奇。
同為美國條約盟友的澳大利亞,對美國的南海“聯合巡航”,態度到目前尚模棱兩可。原因是,中國與澳大利亞的經貿往來極為頻密,澳大利亞要在距其本土還有很大距離的南海為所謂戰略考量而“得罪”中國,這並不是澳大利亞政府一時能拿捏得准的,因為後者當前首要任務是振興經濟。
至於也該算是南海域外國家的印度則頗為乾脆,公開拒絕了美方的“邀請”,不去南海參與“聯合巡航”。有觀點認為是報復美國近來同意出售軍機給其宿敵巴基斯坦。不過我認為至少還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印度這幾年來也致力於改善與中國的關係,沒必要刻意地與中國過不去;另一方面,印度的核心戰略利益是在印度洋,而印度要以其有限的資源來維持它在印度洋的地位都有些自顧不暇了,哪還有額外精力去參與與其戰略利益無甚攸關的南海“聯合巡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