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媒體對中國股市的重要性渲染過度。去年以來,滬深兩大股市行情的確出現了大幅振蕩。很多專家據此得出結論,即中國股市的忽冷忽熱正是經濟現狀的縮影,加上地方政府的債務,他們認為中國經濟很快便會迎來“硬著陸”。但他們忘記了,中國股市的總市值只相當於GDP的50%多一點,顯著低於美日等國的水平,因此,它與國家真實的經濟狀況,跟失業率、通貨膨脹率、城鎮化率、貸款利率等主要經濟指標,關聯并不太密切。至於債務,通常會由中央財政向地方撥款,來實施個別項目、填補預算赤字,何況中央還給出了置換3.2萬億元地方政府到期存量債務的額度,極大減輕了償債壓力。
總體來說,可以得出結論,在可預見的將來,至少是在“十三五”期間,中國不會遭遇經濟危機。當前的經濟風險沒有對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畢竟中國的GDP增幅較之他國仍是一枝獨秀、金融體系穩定、國家債務水平適中、大多數企業和居民都在銀行擁有可以充當“安全氣囊”的存款。廣義貨幣供應量與GDP的比值的確偏高,可能令中國經濟面臨一定風險,但中國政府及央行長期以來一直借助金融及貨幣手段,來刺激對經濟的投資。這不只確保了GDP、對外貿易和居民收入的高速增長,也在長時期內將通貨膨脹率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
事實上,對於中國經濟乃至整個國家發展而言,以下三大全球性問題才是真正的、不可小覷的長期性風險:人口、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