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向喜達屋提出首次報價的前一天,安邦剛達成了一筆65億美元的交易,收購了私人股本集團黑石(Blackstone)旗下15家高檔的美國豪華酒店地產。
高盛(Goldman Sachs)全球并購主管邁克爾•卡爾(Michael Carr)解釋道:“眼下確定性可以帶來加分,因為市場情緒更接近‘避險’,而非‘冒險’。”他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中國企業在激烈的競購戰中頻頻勝出。
今年2月,中國化工以440億美元全現金報價成功收購瑞士農業化學品企業先正達(Syngenta),這是中國企業迄今達成的最大一樁海外收購,也是化工行業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收購。而就在短短4個月之前,中國化工董事長任建新敲定了對意大利輪胎制造商倍耐力(Pirelli) 77億美元的收購。
海航集團也在今年第一季度重返并購市場,這家中國的航空和物流集團在2月份同意以60億美元收購美國信息技術經銷商英邁(Ingram Micro)。就在幾個月之前,海航董事長陳峰以26億美元將在美國上市的飛機租賃公司Avolon Holdings收入囊中,去年還曾以28億美元買下機場運營商瑞士空港(Swissport)。
但這一連串的交易并不完全基於企業領導者的個性。專家們表示,低利率,再加上日益信賴國內的投行專長,推動了中國企業第一季度對外收購大潮。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的企業咨詢主管拉古•納拉因(Raghu Narain)表示:“現在他們有流動性和成熟度進行并購。這些領導人能够整合讓他們走出去的資源。”
中國央行在過去一年半時間裡6次降息,從而降低了銀行融資成本。此外,內地監管機構最近發放許可,即所謂的“路條”,允許多家公司競購同一收購目標。
去年11月,北控水務集團(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Group)、北京首都創業集團(Beijing Capital Group)和中國光大國際(China Everbright International)被發現全都在競購德國廢棄物管理公司EEW。北控水務在今年2月以16億美元贏得競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