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刺激舉措效力減弱?
http://www.CRNTT.com   2016-05-09 15:53:32


 
  事實上,通過宏觀數據能够明顯看出,人為刺激舉措所制造的活力越來越少。根據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的數據,在截至2009年11月份的一年時間裡,中國國內信貸的總規模擴大了12萬億元人民幣,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34%,而在截至今年2月的一年裡,這一數字是27.9萬億元人民幣,與GDP之比為40%,前者大大低於後者。

  然而,2009年的刺激舉措把GDP增長速度從第一季度的6.1%重新提振至全年的9.2%,截至今年2月份的一年裡出現的信貸潮,卻伴隨著GDP增速的緩慢下滑。

  在更廣的全球層面,所有這一切都有重要影響。2009年到2010年,中國曾被贊譽為可以依賴的火車頭,幫助拉動全球經濟擺脫金融危機、走上了複蘇的軌道——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中國對新興市場大宗商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實現的。

  如今的風險則在於,中國的作用顛倒了:它成為新興經濟體的動蕩及不可靠價格信號的源頭。

  相互矛盾的政策目標讓中國政府如此左右為難,導致經濟態勢時不時的逆轉似乎成為一種必然現象。目前,地方當局已宣布了多種舉措,試圖限制只出現了幾個月的房價攀升。

  不過,從更廣的層面說,中國似乎仍不能確定自己的立場居於馬克思(Marx)主義和市場之間的什麼位置。在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上,中國政府曾宣布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

  然而,自那以來中國的行動卻與此大不相同。上個月,曾執掌中國投資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的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教授高西慶,在美國向聽衆表達了對改革進程的質疑。根據一份演講文字稿,高西慶表示:“我們正在讓(市場)成為決定力量麼?看起來似乎并非如此。”

  這種基本矛盾是引發其他矛盾的根本原因。中國政府表示希望去除工業過剩產能,關閉“僵屍”企業,然而中國政府同時還在向整個經濟體注入大量廉價信貸。中國政府承諾要開放資本賬戶,卻已加大了對資金外流的限制。去年看到股價上漲時,中國政府十分滿意,而在股價暴跌時,政府卻大舉幹預。

  中國國家主席毛澤東曾警告革命幹部堅決抵制資本家的巴結奉承——也就是他所說的“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如今,中國政府的挑戰是如何在不導致經濟崩潰的情況下擺脫“糖亢奮”。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