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萬科之爭:秀才遇到兵,有理要說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03 09:05:21


 
  相對於萬科管理層在這場控制權之爭中脆弱的“情懷”而言,真實的資本邏輯要直接得多,但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即將到來的資本時代將是荒蠻資本市場與瘋狂資本故事的叠加,卻也未必。“萬科之爭”發展至今,越來越顯示出其複雜的一面,結局究竟如何很難預知,在中國經濟與市場處於諸多不確定性的當下,至少帶來三個方面的警示,這也是資本時代來臨之際,中國資本市場需要深耕的地方。

  首先,“萬科之爭”中,有人為管理層的情懷叫好,有人為大股東的權利呼喊,但圍繞如何在這場爭奪中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的聲音卻不多,中國的資本市場“重融資、輕投資”的現狀并未改變,透過“萬科之爭”,中小投資者看到的可能是其中的制度性傷害。

  其次,在“萬科之爭”中還有一個關鍵角色,那就是具有國資背景的另一個大股東華潤,其對萬科和寶能的態度巨大變化,讓外界擔憂房地產行業的“國進民退”。國資管理方可能需要做出解釋:萬科今天所面臨的控制權之爭,只是市場中的個案而不是國企的“潛規則”,萬科未來會否成為一家國企的子公司?

  第三,中國的企業家群體也在關注著“萬科之爭”,透過萬科管理層的命運來感知他們所處的環境及未來,也符合“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市場現實,倘若“萬科之爭”的結局是這家曾以“萬科文化”獲得贊譽的公司最後變成一家滿足股東短期回報要求的公司,那麼企業家的信心很難不受到影響。

  實際上,萬科今天所發生的爭議過去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現過,甚至也未脫離歷史教訓的規律,只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具備了多個“商戰大戲”元素的“萬科之爭”很容易成為社會各方圍觀的公共事件,人們在不斷討論事件、等待最終結果的同時,也在等待每一次公共事件的解決對整個社會發展產生助推作用。處在深度轉型與深化改革周期的中國,其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層面概莫能外,“萬科之爭”背後的資本市場亦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