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中國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國家對國家的互動模式,以此來確保能源和各種原材料的供給來源,并為中國企業進入拉美打開大門。中國利用其可觀的資本流動性為其企業與該地區簽訂合約提供便利,這種做法減弱了中國對拉美地區發展的積極貢獻。
在這種局面下,中國明白如果能讓拉美地區更大程度的獲益,中拉關系才會更加有效和持續。中國企業應該知道該如何依靠自己更好地進入拉美市場,如何更嚴格地遵守當地法律法規,以及如何讓其資本上的承諾更大程度地轉化為接收國家的經濟發展。中方對以更持續的方式推動與拉美關系的發展的願望為該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新的機遇,但是無論如何中國對能源和原材料大量需求的年代已經一去不返。
如果中國與拉美之間這種新的經濟互動模式可以落實,通過將拉美國家更深入地帶進全球價值鏈條,加上依靠其自身經濟的多樣性,將會有助於拉美經濟的持續和長遠發展。中國與拉美依靠基礎產品的繁榮帶來短期的經濟收益,以及經濟的再私有化之間已經沒有關系,而是更多地在考慮成為真正有助於拉美發展的重要夥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