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記者觀察:兩千記者 有人看熱鬧有人探門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04 00:34:51


洋面孔記者是內地媒體的素材來源之一(中評社 束沐攝)
  中評社杭州9月4日電(記者 束沐 楊犇堯)此次G20峰會的新聞中心,雖說與領導人峰會主會場同設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內,但極其嚴格的安保使兩者之間完全隔離。因此,自本月1日對外開放以來,這個偌大的空間內便成為了兩千餘名中外記者們工作、餐飲、休息甚至是社交的聚集地,也成為了這幾天来大多數記者們唯一的信息源。與此同時,外交官員、地方幹部、會務人員、安保人員、志願者等各種角色均在這裡履行著各自職責、行使著各自權力,從而形成了一個內循環的階層體系。毫不誇張地說,新聞中心不僅是一個“生態圈”,也是一個“小社會”。

  看熱鬧 內地媒體採訪首選洋面孔

  在兩千餘名報名的註冊記者中,內地媒體占據了大多數。尤其是此次峰會在中國召開,各家中央級媒體派出了浩浩蕩蕩的“國家隊”,大量省級衛視、浙江地方媒體記者雲集新聞中心,再加上能夠參加主會場、核心活動的記者數量極少,幾乎所有內地媒體記者在工作時間只能在新聞中心室內活動。故記者發現,新聞中心的“國際味兒”反而不如“中國味兒”濃厚。

  由於G20峰會的主軸是世界經濟,事實上,除了個別財經媒體外,這是眾多內地媒體平時關注點的“盲區”。一位地方衛視的記者告訴中評社記者,他們即便做國際新聞,也都幾乎全部聚焦在軍事安全、國際政治與雙邊關係熱點問題,對經濟問題關注較少。因此,對於不少內地媒體記者而言,在會場內“抓新聞”、“造話題”變成了他們此行的最主要任務。不出所料,會場內的外國記者變成了他們“狩獵”的對象。洋面孔們的一舉一動,都可以成為內地媒體的素材。

  更有趣的是,當洋記者們做直播連線、在攝像鏡頭前錄制備播帶、或者在採訪區約訪國際組織官員時,不少內地媒體記者總是一擁而上、不厭其煩地拍照、跟訪、圍觀,好似劉姥姥進入大觀園一般。

  探門道 搶活動搶問題必須跑得快

  新聞中心內“信息”就是稀缺資源,就是可以交易的“貨幣”。記者根據親身觀察,盤點了迄今為止所有對外開放的信息資源:機場接機拍攝、新聞中心內大型記者會、會場外採訪路線、以及組委會滾動播放的音視頻。其中,最後一項為公共物品,人人都可以獲得。而機場接機拍攝與會場外採訪路線則是採取“先到先得”的原則,於是,每天下午兩點後就有記者守在負責發放機場採訪證的工作人員前,等待著開放申請的那一刻;至於前者,新聞中心入口的咨詢台處會在每天下午不固定的時間對外開放申請,至於後者,因為側重“觀光采風”而與峰會主題有一定距離,每條線路總有缺額可供報名。

  由於記者們難以接觸到參與峰會各國官員,故大大小小的新聞發布會,則成為了記者們唯一可以獲得權威性、價值性回答的場所。記者看到,早在發布會開始前,就有幾位記者包圍在發布會主持人周圍熱絡互動,以期能夠借由與主持人“混個臉熟”拿到發布會寶貴的提問機會。可見,記者們不僅要用盡“洪荒之力”,更重要的是用好“找對門路”的巧勁。

  入夜的新聞中心繁忙依舊,年輕的記者們在公共設備前為次日的發稿而忙碌著,當新聞工作前輩和駐守的官員陸續“下班”後,新聞中心裡幾乎是年輕的面孔,仿佛置身於大學校園的通宵自習室,少了幾分階層感,多了幾分書卷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