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東盟應更積極參與“一帶一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12 07:18:19


8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名流、智庫專家、媒體高層、企業領袖共300餘人,近日在西安這個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齊聚一堂,商談同“一帶一路”計劃相關的課題和觀點。

  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10日載文《“一帶一路”的含義》,文章說,“一帶一路”是個開放的、進行中的計劃。在西安舉行的國際會議上,中國和海外參會者提出了衆多不同的意見,兩種不同的論述也出現了。

  中國評論員一致認為,不論面積、地理位置和宗教,“一帶一路”計劃對各國都有利。因為這個網絡將把它們同世界聯系起來,包括人員、商品和其他貨物。這可以促進各國的進一步發展。“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來的計劃,重點是平衡的發展。

  然而,海外代表按同北京的關系而定,看法各有不同。一般而言,來自非洲、東歐等地區的代表相當認同這個計劃。超過40個國家已經在開展項目計劃同中國進行合作。

  來自東南亞的觀點則比較謹慎。“一帶一路”被認為是中國持續將其過剩產能出口到海外、尋求新市場及擴大外交地平綫的努力。北京希望該計劃贏得受援國的好感,提升中國作為新區域發展規劃者的國際形象。

  在東盟十個成員國中,只有馬來西亞、泰國、老撾和印度尼西亞同中國有“一帶一路”合作計劃。這些國家都希望改善它們的陸上和海上交通基礎設施,尤其是引進高鐵項目。其中,泰國對“一帶一路”計劃最積極。

  作為一個組織,盡管區域領導人進行了高層會談,東盟還是不願意對“一帶一路”做出明確表示。2010年,東盟為成員國間的互聯互通提出了詳盡的總體規劃。一些成員國認為,這項規劃促使中國於2013年提出了超越亞洲、範圍更遼闊的計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