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發佈會現場(中評社 秦正陽攝) |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電(記者 秦正陽)歷經十五年的複關和入世談判,終於在2001年9月17日劃上了句號,11月10日在多哈會議上中國入世表決獲得通過,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WTO)這一世界最大的經濟貿易組織的第143個成員國。
在中國成功入世十五週年之際,12月3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誠信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入世十五周年專題討論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館報告廳舉辦,並發佈專題報告《新開放戰略與全球貿易規則重構過程——中國入世十五週年的反思與展望》(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共分為8個部分,除1篇同名主《報告》外,還有分《報告》7篇,題目分別為《中國入世15週年——成就、挑戰和展望》、《全球貿易治理的演變及中國入世十五年的應對》、《入世以來中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問題與展望》、《入世以來中國製造業的全球價值鏈分工模式及影響因素研究》、《WTO框架下中國應對貿易摩擦的策略探究》、《產業政策、入世與中國經濟結構變遷》、《入世以來中國出口退稅政策的演變、內容與作用》。以下為《報告》重要內容節錄:
中國入世十五年以來的成就
《報告》首先對中國入世十五年來的成就表示肯定。《報告》認為,中國入世以來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具體表現為貿易和國際投資高速發展,融入全球價值鏈的貿易方式和產業結構發生了轉變;入世也讓中國的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打破了外貿經營權的壟斷,二是雙邊區域貿易協定和雙邊投資協定戰略為以開放促改革,三是自貿區戰略為自主、單邊的制度改革,四是金融服務業法律框架逐步建立;此外,入世以來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成績斐然,“一代一路”與亞投行,人民幣國際化並被納入SDR的儲備貨幣,G20杭州峰會上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主場外交等,都說明中國的綜合國力、全球影響力和國際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崛起的中國被推到了全球治理的前台,成為全球治理的新焦點。
中國入世十五年來面臨的問題
《報告》其次解析了中國入世十五年來面臨的問題。首先,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亟待提升,除焦炭煉油與核燃料製品業、電子和光學設備製造業、金屬製品和合金製品業等資源性行業的參與程度較高外,其他行業的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仍較低。中國製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仍然較為低下,總體來說中國製造業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相對較高的行業主要為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力密集型,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則位於全球價值鏈下游位置。入世十五年,中國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分工地位有了提升,而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的分工地位則相對下降。雖然中國製造業具有一定優勢,但比較優勢仍然主要集中於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總體而言,中國的價值鏈分工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傳統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產業比較優勢在下降,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在上升,中國由專業化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向生產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轉變,但是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的出口競爭力仍有待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