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在學校返校日,碧桂園為當地領養的小學學生送去電腦、書包等教學器材和學習用品。
兩年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自此,以“一帶一路”為絹帛、以創新合作為筆墨、以共謀發展為氣韵,中國與世界共同繪制的合作共贏壯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共商、共建、共享,便是貫穿“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旋律。自《願景與行動》發布以來,一邊是眾多中國企業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攜手抱團出海,另一邊是沿線國家對倡議表達出肯定與支持。其中,中國在東盟國家中最大貿易夥伴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就在這個中馬關係處於歷史的最好時期,先後兩次蒞臨中國企業碧桂園在當地打造的森林城市現場。
事實上,從語言溝通、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再到國情的差異,各個方面都考驗著中國企業的海外運營能力。在不同國情和文化背景下管理好跨國企業,也是一種軟實力的體現。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中國企業乃至中國社會30多年來不斷與國際接軌、不斷摸索的結果。
“一帶一路”建設成果豐碩
覆蓋各行各業
2016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總額為6.3萬億元人民幣;在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為1260億美元,增長36%。中國企業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建設了56個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為東道國創造了近11億美元的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
上述這些統計來自商務部,一個個具體的數字代表著“一帶一路”由倡議和願景落實為具體的建設,帶動中國與沿線國家基礎實施建設、貿易、投資等方面的發展。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具體的項目、生動的故事,它們勾勒出“一帶一路”從“路相連”到“心相通”的場景。
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中鐵二局的員工正在工地上打樁、平整土地,不久後他們將要鋪上鐵軌,為這個城市修築第一條輕軌;在德國紐倫堡,41節車廂的中歐班列整裝待發,10多天後,這趟列車就將停靠在中國成都,把來自歐洲的食品、酒類、機械甚至整車卸貨,分發至中國各地。三峽集團南亞公司修建的卡洛特水電站,是目前中國對外投資在建的最大水電項目。
“除了基建項目投資的突出成績,‘一帶一路’還在多方面惠及世界。當前,‘一帶一路’在推動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改善的基礎上,雙向貿易、投資的合作發展成為重要落腳點。在這方面,‘一帶一路’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值得國際社會密切關注。”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表示,未來,“一帶一路”的巨大潛力將會進一步釋放,國際產能合作、貿易往來及投資合作等方面的深入發展值得期待。
中國房企尋求國際產能合作
“互聯互通”帶動當地發展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不少中國房地產企業也在試圖探尋出一條可持續之路。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包括碧桂園、萬科、恒大、綠地在內的中國房地產企業,逐漸探索出一條海外發展之路。不同企業選擇的戰略路線不盡相同,但都為“一帶一路”沿線鄰邦友好國家帶去了中國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以及中國品牌與文化。
在眾多出海的中國房企中,碧桂園在馬來西亞打造的國際產能合作項目森林城市,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
森林城市位於馬來西亞新山市,規劃面積近20平方公里。碧桂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打造森林城市項目,希望在“一帶一路”沿線建造一座國際產能合作新城,為“一帶一路”戰略及沿線國家發展貢獻一些力量。因此,要建好森林城市,“互聯互通”勢在必行。
森林城市提出的“規劃發展旅遊會展、醫療保健、教育培訓、外企駐地、近岸金融、電商基地、新興科技、綠色與智慧產業等八大產業”,吸引了國內外眾多行業的約百家龍頭企業。其中,森林城市將與世界醫療健康旅遊聯合會等共同推動旅遊、健康、教育等產業發展。這些產業將拉動當地經濟發展,並助力森林城市所在的依斯幹達經濟特區,成為扼守馬六甲海峽這一黃金“十字路口”的重要商業中心,成為一座踐行國際產能合作的新城市。
據悉,自2016年3月開放至2016年底,森林城市已為當地創造超1000個就業崗位。納吉布表示,到2035年,森林城市預計為馬來西亞創造22萬個就業機會,尤其在金融和電子商務領域。
“柔佛州和森林城市將會成為馬來西亞新的經濟增長重心,馬來西亞政府將會繼續大力支持森林城市發展。”2016年12月,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第二來到森林城市,對森林城市頗為讚賞。
除了產業合作,在交通上,中國房企也在嘗試建立話語權。在中國企業的努力下,從廣州、深圳直飛馬來西亞第二大城市新山的三條航線相繼開通。從廣州“飛”到森林城市項目僅需4個小時,可便捷實現當天“打飛的”往返。同時,碧桂園還在當地修建了長6公里的高速公路,從項目直接延伸到城市中。
交通的連接只是“互聯互通”的一部分。事實上,碧桂園的到來,也為馬來西亞帶來了更多的投資機遇。截至目前,森林城市已帶動廣東長大、華山國際、中建南方等百家中國企業集體抱團出海,在馬來西亞為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到海外發展的運營管理平台,帶動國內製造業、建築業、信息產業等與之相關的企業抱團出海,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和“中國品牌”的美譽度。
“中國品牌”逐漸挺立
人文交流促進友誼
今年2月中旬,馬來西亞柔佛州舉行了一年一度民俗活動華人古廟游神,柔佛蘇丹與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黃惠康共同出席。游神已成為馬來西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的一項“活文化”。中外企業中,包括碧桂園、亞發、Marry Brown等公司均參與了游神活動的全球轉播,助力傳遞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文化的交流更多在於民間。碧桂園在馬來西亞繼續踐行社會責任,領養了當地的5所小學,其中包括校舍建設、提供學生必備品以及培訓等。除了領養學校以外,碧桂園還資助了來自馬來西亞工業大學(UTM)的基金會,主要用於幫助貧困學生和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獎學金,讓他們得以完成大學教育。
隨著兩國的人文交流愈加頻繁,國與國之間的友誼與民族之間的理解也隨之而更加深刻與久遠。據悉,目前中國在歐洲11國、亞洲10國、非洲5國、大洋洲3國和拉丁美洲1國共建立了30個中國文化中心,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的文化中心數量就達11個。
“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中國企業乃至中國社會30多年來不斷與國際接軌、不斷摸索的結果。”“出海”到墨西哥的一家中國家電企業的經理說。
在“中國製造”上,外界的討論也從未間斷過。近兩年內,森林城市攬獲了眾多國際級大獎,包括由聯合國住房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大會關聯會議第十一屆全球人居環境論壇所頒發的“可持續城市與人居環境獎之全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獎”,美國最著名的設計大獎之一“波士頓建築景觀設計優秀獎”,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USGBC)授予的“綠色建築LEED-CS金級預認證證書”。彭博社稱,“森林城市將成為未來城市的榜樣。”
在不斷的摸索下,中國品牌從基礎設施到家電家用,從汽車手機到城市建設,均開始大放光彩。既有價格優勢又有質量保證的中國產品,越來越受到海外消費者的歡迎。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下,在中國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製造、營造品牌正在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品牌”的積極轉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