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生命科學正從中醫理論獲得靈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02 13:13:02


 
生命科學正從中醫理論獲得靈感

  上世紀末,科學家開始以系統論的觀點研究人體生命科學。1999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發起人之一、系統生物學的開拓者胡德發展了系統生物學,其核心思維“整體出發,注重相互作用”和中醫的整體觀不謀而合。

  系統生物學發現,人體內的各個組成成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以網絡狀態存在的。體內存在大大小小的各種關系密切的網絡,這些網絡式的運作維持了體內的穩態。經絡就是網絡之間的聯系通道。

  中醫用八綱來概括生病時的網絡變化狀況。研究也發現,大多數的慢性病如高血壓、心腦血管病、哮喘病等,多是基因調控失常所致,即不同層次的基因群和基因網絡的功能失衡;治療時就須使用具有多靶點效應的藥物才能生效。

  中醫用四性五味來概括其網絡功能,以君臣佐使、七情合和的原則來配伍藥物,以求達到最佳的網絡靶點效應。藥物的藥效和毒性存在個體差異的潛在原因,大多源於基因差異。藥物基因組學研究基因如何影響病人對藥物反應,有助於篩選適合個別病人的藥物,這使得個性化治療變成可能。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時代,生命科學正從中醫的理論中獲得源源不斷的靈感。中國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屈延文說:“《黃帝內經》已經被中國人讀了2500年,必將被全人類再讀2500年。”

  科學正在追趕中醫,中醫將變得時髦。(作者鄭心錦系新加坡南洋仲景學院院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