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
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美國軍方11日高調宣布,美軍當天首次使用“薩德”成功對一枚遠程彈道導彈目標實施了攔截。“薩德”早已服役,測試也已經進行過多次,所謂“首次攔截遠程目標”到底指的是什麼?美國高調宣布的背後,又有哪些意圖呢?
靶彈從夏威夷投放“薩德”從阿拉斯加攔截
美軍提供的信息顯示,11日早些時候,美國空軍的一架C-17運輸機在夏威夷北部空域,投擲了一枚靶彈;
部署在阿拉斯加科迪亞克島上的一套“薩德”系統偵測到目標後,發射攔截彈,並在空中將目標摧毀。
北京時間7月11日晚,美國國防部下屬、專門負責反導系統研發的導彈防禦局宣布,美軍首次使用“薩德”成功對一枚遠程彈道導彈目標實施了攔截。
“薩德”是美國陸軍目前使用的一款主要在末段高空、也就是來襲目標拋物線飛行、重新進入大氣層後的階段,進行攔截的反導系統。
美軍方未透露攔截測試中靶彈具體射程
對於彈道導彈的射程分類,西方與俄羅斯等國有不同的標準——按照美國國防部劃定的標準,將射程在1000公里以下的歸為“短程彈道導彈”,射程在1000-3000公里的被納入“中程彈道導彈”,將3000-5500公里射程的稱作“遠程彈道導彈”,而如果射程超過5500公里,就可以歸入“洲際彈道導彈”的範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