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稱,截至目前,朱女士的兒子已在中國教育體系下成長了五個年頭。在此期間,她的兒子已經變身為一個舉止得體的小學生,每天早上真誠地和老師打招呼——“老師早!”,并且對教育的尊重已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根深蒂固。當朱女士看著6歲大的他每天早上自己准備好書包,把英語、語文和數學書,還有他自己削好的六支鉛筆整整齊齊地放進包裡,那一刻她有些呆住了。
當朱女士向美國的朋友們講述兒子在中國上學的經歷時,他們簡直目瞪口呆。當他們和朱女士的兒子相處時,他們驚訝地發現朱女士的兒子并沒有像拉布拉多犬一樣躲在角落或者言聽計從。朱女士的兒子畫畫的時候充滿想象力,講話風趣幽默,打網球時還會刁鑽的正手擊球。小孩子的特質都沒有消失,朱女士如今也對中國人認為每個孩子都可以培養出多種出色才能的理念深信不疑。
“老師最懂”理念
文章稱,研究人員發現,6歲大的中國小孩在早期的數學技能,包括幾何和邏輯方面都勝過美國同齡孩子。當中國孩子申請海外留學項目時,錄取結果也令人震驚。他們正從全球頂尖學府獲得越來越多的錄取名額。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公布的數據,和10年前相比,常春藤名校錄取的中國大學生人數增長了八倍。與此同時,在助推矽穀創業大潮的傑出人才中,中國人占了很大比例。
朱女士一開始對中國式教育是持反對態度的。美國是一個尊重嬰幼兒自主選擇、自由玩耍和推崇個性化發展的國度。然而,當朱女士的孩子在中國教育體系裡學習了五年,她本人也和各個教育階段的中國老師、家長及學生進行了交流後,她發現,的確存在一些奏效的中國式教育“秘訣”值得美國人效仿。其中大多數都和對教育的態度有關。
“老師最懂”的理念的確有好處。朱女士開始發現,一旦家長和老師統一了戰綫,孩子也會照做。這種遵從賦予老師近乎絕對的課堂指揮權。朱女士的兒子變得特別害怕遲到、缺課或者讓老師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