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這是關於西藏的故事,故事中包含親情、友情、家園之情、夢想、困惑、信仰、奮鬥、淚水、歡笑……在佛與現代之間,這是這片廣袤大地上正在發生的故事。
《西藏時光》攝制組歷時三年,登頂雪山、進入無人區、駐扎冰川,跨越西藏全境,精心打造五集紀錄片,以普通人的視角,呈現一段既有歷史厚度,又富人文關懷的《西藏時光》。
這裡有修習之路中的三位小活佛;西藏大慶背景下的一家三代舞者;中外五國聯合的冰川科考;無人區的傳奇探險;因愛情而誕生的青稞面包;登上冠軍獎台的藏族自行車手;挑戰6200米雪峰的業餘登山隊;藏北草原深處的牧民……
“涉藏紀錄片有著天然的難度。”紀錄片總導演張鹿行介紹說,“在多種節目風格樣式比較之後,我們選擇了最質樸,也是難度最大的拍攝方式,原生態的純紀錄跟拍方式。”在西藏跟蹤拍攝的500多天時間裡,攝制組經歷了遠遠超出預想的各種困難。挑戰海拔7000米的生理極限,抵達藏北無人區的邊緣,深入一些普通家庭的生活,遭遇暴雪、撞車、肺水腫等種種困難。
但是,純紀錄的跟拍方式,也為節目積累了最真實的力量。不同故事類型形成的廣度和長時間紀錄達到的深度,刻畫出不同的人生故事。在多線索人物故事的並行發展中,最終交織匯聚成了一個關於這片廣袤大地的大故事。
在節目多次召開的研討會上,來自高校、藏學界、研究所的各方專家對節目進行了熱議。
著名作家馬麗華說:“本人是閱讀文稿在先,端坐未動一口氣讀下來的,說明充滿吸引力和新鮮感,概括為一點:超預期。節目是後看的,畫面好極,從技術角度而言是高水準的。百分制的話,從文字到影像,我打90分。”“紀錄片雖僅為五集篇幅,但已使內容盡可能豐富並具深度,關鍵是好看。通覽全篇,順暢從容,好在不刻意。不刻意片面追求個別現象的“獵奇”,而是按照現實生活的本來樣貌,從普遍性中選取典型性,予人以真實感。總體表現風格看似平實的表述,實則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觀看過程仿佛一直置身於親切溫暖的氛圍中,不時感動,時而激動。”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所所長張雲說:“節目內容涉及宗教、文化、科技、環境、民生、風俗等方面,區域代表性也很強,農區、牧區,不同民族,老中青幼各色人等,在這種廣泛代表性的基礎上,節目卻展現的有故事性和觀賞性,毫不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