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28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日本外相河野太郎。 |
中評社香港2月1日電/日本外交部長河野太郎28日會見了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雙方同意盡快召開新一輪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河野在同中國總理李克強會面時,也表示日本各界對改善中日關系的期待。中日關系自2012年9月因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主權紛爭而陷入低穀,雙方領導人至今還未實現互訪。然而世界和區域環境如今已經發生巨大變化,朝鮮核危機以及西方反全球化民粹主義崛起,讓中日存在面對共同挑戰的一致利益。美國的戰略內視,以及隨時可能失控的朝核危機,使得周邊國家都希望看到兩國能攜手合作,肩負起維護區域和平穩定的大國責任。
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30日載文《中日應肩負大國責任》,文章說,河野此行是他去年8月就任外長以來的首個訪華行程。這也是日本外長時隔兩年後訪華。在這期間,朝鮮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在聯合國加緊制裁方案後,還是接連核試驗及試射彈道導彈,不斷試探美國動武的底綫,讓區域和平面對冷戰結束以來最嚴峻的威脅。平壤之所以如此肆無忌憚,主要是看准并利用了大國之間利益不一致所形成的戰略空隙。除了中美之間缺乏戰略互信,中日之間也因為主權、歷史和地緣政治等因素,而未能聯手遏制朝鮮的冒險行為。無論從什麼角度審視,朝鮮局勢一旦失控,中日都勢必是最大的輸家。
美國在特朗普總統上任後,在外交上幾乎顛覆了冷戰之後的方針。“美國優先”導致華盛頓放棄了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理念,把包括盟友在內的所有關系都變成冰冷的交易行為。這使得二戰以來由美國一手建立的東亞和平秩序,開始出現戰略變數。中國的崛起,也進一步讓既有的區域秩序面對改變的壓力。如果處理得當,區域國家能够從這個戰略機遇裡獲益,例如中國所力推的“一帶一路”計劃;但是,如果應對失當,尤其是朝核危機因為各方溝通不良或出現誤判,就有可能讓東亞得之不易的和平大環境毀於一旦。中日兩國必須對此有高度的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