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新太空站計劃:太空絲綢之路呼之欲出
http://www.CRNTT.com   2018-06-04 09:23:47


 
  俄羅斯航天技術研究所專家伊萬•莫伊謝耶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采訪時指出,“這是一個措辭講究而又非常悅耳的倡議。這是中國朝航天強國邁出的又一步”。他說,“邀請合作,不是一句空話,不是夢。空間站正在建,中國正成功地開發太空。邀請合作,讓中國顯得很光彩”。

  今天有80個國家擁有自己的衛星,10個國家可以發射。可能最先對中方建議感興趣的,是那些還沒太涉足航天領域的國家。實際上,這也是在暗示那些打算開發太空的小國:要考慮一下自己將帶著什麼項目進入中國空間站。

  那些對該倡議感興趣的國家,可以在三個領域獲得實際好處。這就是通訊,從太空觀察地球,以及導航。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在接受衛星通訊社采訪時指出,2024年後中國軌道站有可能成為國際太空合作的唯一平台。

  焦維新說:“首先,我認為,開放是中國的一貫立場。例如,5月21日,中國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其中嫦娥四號就將搭載荷蘭、德國、瑞典和沙特阿拉伯的載荷。那麼這些國家的參與,一方面,反映了其他國家對探月的關心,另一方面,也展現中國了一直以來秉持的開放態度。其次,未來的中國空間站建設必然要嫦娥四號的規模大得多。中國空間站是基於一個核心艙的三艙段結構——也就是說配有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每個艙段大概在22噸左右。所以,該空間站未來可開展的科學試驗是非常多的。此前,中國就多次表態,會秉持開放態度,歡迎其他國家和地區參與空間站建設。那麼這次在維也納舉辦的‘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機會公告’發布儀式更不是一般的宣傳,而是在非常正式的場合發布空間站合作消息。這表明中國在空間站建設以及利用方面是敞開胸懷的,充分踐行了習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再次,到2024年之後,國際空間站就要退役了,屆時在太空運行的就只有中國的空間站,因此,中國致力於更好地利用空間站、更好地讓空間站為人類福祉和利益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這位中國專家說,國際空間站2024年退役後,將僅有中國軌道站在運作。因此中國正在為將來成功利用并向其他國家提供空間站服務而努力。這對全人類的福祉和利益都非常重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