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行人從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門前走過。(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8月5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再度雙雙“破7”,一天之後,美國財政部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時間上的巧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振效應,一個糟糕的邏輯是:中國通過人民幣貶值對衝中美貿易戰影響,美國認定中國進行匯率操縱,中美之間的博弈可能從貿易走向匯率。
法國《歐洲時報》8月8日載文《警惕美國將貿易戰引向匯率戰》,文章說,自匯改以來,“破7”與否被外界視為人民幣匯率穩定與否的重要觀察,久而久之形成了較強的心理暗示,極端者甚至把“保7”看成牢不可破的“硬支撑點”。然而,匯率屬於相對價格,受內外部環境變化,有一些波動實屬正常,不宜把“7”這個關口看得太重。實際上,人民幣匯率觸及“7”的關口已經有些日子,中國央行也在此前有過提醒。
人民幣匯率穩定與否終歸取決於經濟基本面。當前,中國經濟雖然面臨下行壓力,但總體表現平穩,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增長空間仍然較大。這就意味著,人民幣具備長期穩定的條件,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不會在“破7”之後就出現斷崖式下跌,此次“破7”也只是短期市場情緒的表現。
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給出佐證:一方面,人民幣對美元小幅貶值,但對一籃子貨幣仍保持穩定,無論是參考BIS貨幣籃子,還是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都穩中有升。另一方面,與人民幣類似,8月以來許多貨幣對美元都出現了貶值,顯示這輪波動的市場驅動屬性。
因此,盡管人民幣匯率“破7”原因中包含“受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及對中國加征關稅預期”,但絕非主因,由此倒推中國通過人民幣貶值對衝中美貿易戰影響、進行匯率操縱就更站不住腳了。一方面,中國決策層并不願意看到日益國際化的人民幣趨弱,因為這對中國經濟并無好處。另一方面,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數據,2005年初至2019年6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38%,實際有效匯率升值47%,是二十國集團經濟體中最強勢的貨幣,在全球範圍內也是升值幅度最大的貨幣之一。如果忽略了這個主流態勢而糾結於短期波動,恐難對人民幣走勢做出准確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