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拯救被疫情擱置的全球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4-02 11:16:39


3月30日,中國政府援助老撾抗擊新冠肺炎物資交接儀式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行。物資包括醫用防護服、口罩、檢測試劑盒等,分三批運抵老撾。
  中評社香港4月2日電/如同全球化時代大流行病的普遍情況,新冠病毒的傳播不受任何地理限制,就像常說的那樣,“它沒有護照”。在疫情之初向中國運輸過物資的好幾個歐洲國家,如今得到了北京的回報。意大利收到了數噸物資,還迎來了醫療團隊。法國收到了口罩和酒精消毒凝膠。除了受歡迎且必要的團結之外,在重振全球化的框架內研究這種積極性很有意思——數周以來,全球化被擱置一旁,并且期限未定。

  法國國際關系與戰略研究所研究主管巴泰勒米•庫爾蒙3月26日在該研究所網站發表文章認為,邏輯上講,應當在國際範圍內進行大流行病的管理,加強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強制實施全世界相同的措施。但事實全然不同。每個國家都自行采取措施,通常與鄰國沒有協調,包括在那些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地區,比如說歐盟。與此同時,國際貨品貿易與人員往來停頓,卻無法確定這要持續多長時間。

  某些國家受到的影響比別國更大,原因在於其對外貿易的重要性及其對全球市場的依賴性。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出口國,首當其衝。它致力於推動全球化機制逐漸重回正軌:擺脫數周的隔離狀態,恢複正常活動;幫助那些最需要自己的國家。這種慷慨的態度表現為輸出物資與醫療隊,這對於中國而言是必要的,因為如果沒有全球化,中國無法保證自身發展。但就目前來說,北京在這場戰役中孤身作戰,全球化的其他重要角色,特別是歐盟和北美,為了遏制其內部疫情而自顧不暇。新興市場——它們面對的疫情越來越嚴重——也選擇了隔離措施。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