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面提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20-04-05 09:01:40


  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把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對此,我們需深刻認識國家糧食安全總體形勢,做好科學預判,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堅持系統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抓住節點帶動系統保障能力提升。正確認識和分析我國糧食安全問題,更好推動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全面提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能力。

  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新時代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重要內容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糧食因其具有特殊性、戰略性、基礎性的地位和作用,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一環。我國在發展建設歷程中積累了許多極為寶貴的經驗,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只要糧食不出大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當前,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面臨著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也艱巨繁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扎實做好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工作是我國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基礎性工作,是確保經濟社會安全運行的“基本盤”。

  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連續穩定保持高產,基本解決了“吃得飽”的問題,但人民不斷增長的高質量食物需求與糧食供給總量不充分、結構不平衡的矛盾也日益凸顯。隨著我國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鎮化步伐持續加快,在米面消費保持穩定的基礎上,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和植物油、食糖的社會需求持續增加。受國內資源禀賦、農業基礎條件和生產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制約,我們靠增加農業投入來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的空間越來越小。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認識到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新時代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重要內容,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麻痹鬆懈、輕言過關。

  牢固樹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信心和決心

  我國通過艱苦奮鬥、持續探索,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世情、國情、農情、糧情出發,提出“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並明確了主攻方向,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強化科技支撐、出台惠農政策、推進農村改革,著力破除與現代農業不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體制機制障礙,在農業生產體系、組織體系和經營體系方面持續釋放活力。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生產不斷邁上新台階,由供給全面短缺轉變為供求總量基本平衡,綜合生產能力也穩步提升。從1949年到2018年,糧食產量從2263.6億斤提高到13157.8億斤,增加了1萬多億斤;平均畝產從68.6公斤提高到374.7公斤,增加了4倍多;人均糧食占有量從209公斤增加到470多公斤,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方興未艾,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也由改革開放之初的27%提高到2018年的58.3%。城鄉居民的餐桌越來越豐富、食物的品質越來越優良。實踐證明,在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上,我們具有強大的優勢。

  當前,推動農業生產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工作還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從農業經營模式看,分散經營的格局尚未發生根本改變;從適應消費結構升級需要看,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產業鏈還有待進一步打通;從農業生產成本和效率看,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尚且不足;從農業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看,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重大壓力;等等。但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主流辨支流,這些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這些困難都是前進中的困難,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就能通過化解矛盾、破解難題打開保障糧食安全的突破口和新局面,讓中國人的飯碗裝滿優質中國糧,同時也能為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提供中國方案。對此,我們需牢固樹立堅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信心和決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