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後疫情時代經濟,理性方能走得更遠
http://www.CRNTT.com   2020-05-06 09:34:20


 
  二是理性認識新銷售模式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比如疫情讓許多傳統產品的銷售模式發生轉變,電商發展迅猛,“直播帶貨”走紅。不少網紅、地方官員及農民朋友紛紛上陣,通過雲端直播銷售受疫情影響滯銷的農產品。作為一種新的銷售形式和消費業態,“直播帶貨”無疑為一些企業及行業提供了複工複產新思路。但越是紅火的產業,越要警惕被流量反噬,隨著直播電商的不斷增多,行業市場也逐漸魚龍混雜。賣假貨、虛假宣傳、刷單亂象、引導交易、維權難等層出不窮。其實,無論銷售模式如何創新,真正能够贏得消費者的還是產品本身,因而,直播帶貨絕不是“一錘子買賣”,仍要以產品質量取勝。而官方也需要制定相關法規,加強監管,規範直播帶貨,重點是規範商品。

  三是理性看待外部環境的影響。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全球化深度調整的可能性不斷加大。

  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在這次疫情中表現的更為明顯:蘋果手機全球限購了,因為中國的富士康不能正常開足馬力生產了;日本的旅游業按下暫停鍵,因為中國游客不能出境游了;澳洲的龍蝦賣不出去了,因為中國的餐館在疫情期間紛紛關門……這讓發達經濟體對許多產品過度依賴中國等國供應的擔憂明顯上升,因而,美、日、韓等國家開始考慮“去中國化”。美國也有少數人提出美中經濟脫鈎。這一逆全球化的觀點,具有頗濃的“冷戰思維”,值得警惕。

  當然,如果從純粹的經濟角度考慮分散風險,也應當理性看待其中的得失。全球供應鏈的形成是過去30年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重要表現,也是各國根據自身需要和發展特點進行的選擇,每一個國家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即使要重新布局產業鏈,從市場規模到供應鏈的結構、長度與完整度,中國都是最頗有吸引力的國家之一。中國美國商會4月30日發布最新一期《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顯示,中國國內消費和日益龐大且富裕的中等收入群體崛起帶來的增長是在華美企的最大機遇,持續性經濟和市場改革是第二大機遇。因而,撤離中國很難是一場說走就走的告別。

  而對中國來說,即使產業鏈完整度高、鏈條長且較為獨立,但面對可能出現的市場壁壘和一些關鍵環節的不足,也需要提前布局,補短板、強弱項,加快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的腳步。

  無論如何,想要走出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困境與挑戰,需要少一些衝動與隔閡,多一些理性與合作。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