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31日電/據人民網報道,近年來,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研學旅行成為一種趨勢。每到暑期,中國各大高校、博物館、科技館裡,隨處可見浩浩蕩蕩的“研學大軍”,那些加入傳統文化元素的研學游,更成為當下的熱門之選,受到許多家長和孩子的青睞。
“研學游”變成“研學熱”,其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有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同時也與學校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學生對攝取知識的渴望有關。
從活動的導向來看,研學游是值得鼓勵的。它以天地為課堂,以社會為學校,以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為老師,通過調動眼耳口鼻多種感官,讓學生們走出閉門讀書的窠臼,使“行萬里路”與“讀萬卷書”得以完美結合,在研學中開拓眼界、增廣見聞,更好地感知這個世界的過去和未來,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但是,也有一些旅遊公司和培訓機構“唯利是圖”,讓很多研學旅行變了味道,出現重游輕學、只游不學、游而亂學的現象。
研學指的是探究性和研究性學習,可見學習是研學的根本,而“游”只是一種形式,是寓教於樂的載體。這提醒我們,在研學游推進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本末倒置,不可讓研學流於形式,更不可讓它誤入歧途。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精髓絕非道聽途說就能輕易領悟。與之相應,學生在研學過程中需要專業的講解和引導,如果打著研學旗號,給予的卻是“半吊子”的講解,灌輸的是些錯誤的知識,那這樣的研學之旅不僅毫無意義,還會起到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