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印度,這兩個“年紀”加起來上萬歲的文明國度,在歷史上兩國的友好交往就源遠流長,從物質文化到精神文化,從科學技術到文學藝術,中印兩大文明相互接觸、碰撞,進而吸收、改造,直至融合、同化,用季羨林先生的話說:“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語言和日常生活,中間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科學、技術等等,在很多方面,無不打上了交流的烙印。”這也是世界文明共同的寶貴財富,這些財富應該不斷積累,共同享用,而不該因激進手段而將其破壞,否則將是人類共同的損失。
中國與印度,這兩個人口加起來達27億的國家,是選擇共同發展還是對抗衝突,則關乎著全球超三分之一人口的福祉,兩國理應增信釋疑、擴大合作、管控分歧,通過不斷增多的共同利益,相向結伴而行。而中國與印度之間如能相互成就,彼此“照亮”,不僅為兩國帶來利好,更惠及南亞地區以及整個世界。畢竟,27億人口共同走向現代化,將是人類發展進程中前所未有的壯觀景象。
中國與印度,這兩個GDP加起來有望在2025年超越G7的國度,近些年來在經濟發展上都取得不俗成績,在世界產業鏈中也舉足輕重。早前甚至有西方媒體已經預測中印將在未來主宰世界經濟并影響西方決策。當下,全球都因新冠疫情而陷入困境,中印衝突必然給兩國的經濟帶來更多負擔,或許有人希望中印發生衝突從中漁利,但長遠來看卻非幸事。
因此,作為彼此搬不走的鄰居,中印理應成為共謀發展的夥伴。如果印度執意要把中國變成自己的長期戰略對手,不但無助於解決其當下的國內矛盾,反而會付出更大的成本。而作為域外國家,也不該隔岸觀火,甚至“拉偏架”,激化矛盾,以期趁機獲利。上述三道加法題已經表明了中印兩國平衡關系對世界的重要性,而認為能從中印衝突獲利的想法則是短期和表面的,從長遠發展來看,和平、合作方是共同發展的良策。 |